206、义军西迁,沁园春雪(2/2)

要改造的不光是这些官吏士绅,就连起义军也是一样的,虽然他们最早是为了反抗暴政,嘉靖年间的土地兼并已经极为严重了,苛捐杂税从来都是农民负担,士绅老爷们是不交税的。

但农民起义普遍会面临一个问题。

那就是起势之后会忘记初衷,变成了逐鹿天下的一方势力,从嘉靖三年建立马武寨后,青羊山起义军的匪徒作风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这不是陈卿他们几个人能够改变的。

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变。

嘉靖六年,王绛阙到起义军的时候,也只是一个小女娃娃,虽然表现的极为不凡,但也不是谁都信她,陈卿听从王绛阙的建议迁往沁源的时候,队伍其实已经分裂过一次了。

巅峰时期,起义军有十多万人,精壮也有四五万。

但愿意跟陈卿西迁的只有万余人,大多数人都选择留在了马武寨,还有着东出太行,推翻大明,建立新王朝当皇帝的野心。

而西迁的这批人,并不是说就没有这个心思了。

这批人一部分是因为忠于陈卿,另一部分则是觉得官府始终势大,不愿意再拼了,宁愿找个小地方过安生日子,享享福。

不论如何,思想都不对。

全员进行劳动改造,大修水库、挖沟渠什么的,起义军倒也不介意,毕竟大家原来都是农民,这些活都是老本行。

哪怕当了几年兵,也没有忘本。

可思想学习,上夜校的时候,他们就抓麻了,大部分人连字都不认识,咋学?

我们不是农民就是兵,学这些做什么,考科举不成?

还有。

部队为什么要改编,这个青阳党又是什么?听人说字都错了,我们不是青羊山起义军吗?山羊的羊啊,咋变成太阳了呢?青阳,听说好像是春天的意思。

算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党支部建立到连队上是什么?

天天听课又是什么?

青羊山起义军很头疼,做起事来积极性也不高,但谁叫大当家对王姑娘言听计从呢?而且王姑娘又那么厉害。

总之,九年时间。

沁源这个地方,青羊山起义军和沁源县十万民众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为他们没有向外扩张,山西都统使司也没有发兵攻打,就如此相安无事的过了九年。

在这个山沟沟里,兴办教育,完成扫盲,开设工厂,研究工业……

也就是外界不知道了,真来看一眼的话,就会吓一跳。

嘉靖不是对王绛阙没有关注,也派锦衣卫来过,但沁源跟别的地方不一样,任何探子进来,都无所遁形,几次锦衣卫的人被礼送出境后,嘉靖也不再打探这边的消息。

只是觉得青羊山起义军很不同,知道王绛阙在这边罢了。

外界其他势力,真正知晓沁源面貌的,只有……墨教。

因而。

墨教才会偏袒王家,给予了王家许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