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黄册天问,是非曲直(2/4)

贸易的本质是什么?是信息差。

王家对信息的收集无比注重,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天问。

屈原的《天问》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发展。

王家对天问的要求,便是收罗的信息足以解答这一切问题。

为此,王家在千岛湖的大塘坞专门模仿应天府玄武湖的模式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宫殿,用来存放和整理归纳信息。

自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改户帖制度为黄册制度后,每十年就进行一次大造黄册。

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

可以说,黄册记录之仔细,足以准确把握大明天下民生民情。

其记载之数据详尽,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因为黄册的数量极多,又为了将数据保存完善,朱元璋专门在玄武湖修建了宫殿,用来存放黄册,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用来维护保管这些黄册。

从洪武十四年开始,一直到大明灭亡。

黄册制度都在平稳运转,只是,黄册的汇总一直都在玄武湖,远在北边顺天府的皇帝,根本看不到,他能看到的,都是文官们递上去的。

只有按照黄册,才能准确计算出大明的人口和民生情况。也只有按照黄册,朝廷才能把税收到每一个人头上,不然,隐瞒了那么多人口,是为了给老百姓避税避徭役不成?

然而。

保存了两百多年的黄册,在大明灭亡后,被一把火烧毁了……大清修明史整整修了94年,历经大清三代帝王!!

明史修完以后,继续修《四库全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