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问策一(3/3)

“当前,朝廷要大力支持范相治理河套,与西夏交好,暂时不宜与契丹交恶。禁军厢军编练要坚持推行,绝不能半途而废”。

老赵对这个观点完全认同,大宋与西夏一场恶战损失并不小,而且刚收复的河套也要继续经营,暂时无力再战了。

禁军编练已经初见成效,当然要全力推行。

“以志远的看法,收复幽云当如何布置?何时可以发动?”。

由不得他不急,不仅仅是因为收复幽云的功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的身体正日渐虚弱,必须要快一点了,他怕自己一旦倒下,大宋这股气就会泄掉,等下一次再来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了。

还有一个不能说的原因,曦儿日渐长大,却与木子的期待渐行渐远,现在裂痕已经出现,将来登基之后他未必敢用木子,而且木子也未必会全力助他……

木子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陛下,布置幽云发动北伐之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首先要提高士兵的地位,罪犯和灾民不能再充入军中了,至少不能充做战兵,唯有良家子才能保证战力”。

罪犯参军,百害而无一利,社会渣子进入军中不但不能用,反而会拖累别人,败坏军纪,使百姓更加厌恶。

从灾民中征兵看似能有效杜绝灾民闹事,实则后患无穷。

老赵皱眉沉思,这件事牵涉太多,不得不慎重考虑,“配军不入军中,灾民不征厢军,这些人若扰乱地方……”。

很简单的道理,无论是罪犯还是大灾之后的灾民,都是不稳定的因素,以前的做法是将他们统统丢进军队养着,事实证明民间确实稳定了,军中却烂成了渣。

禁军编练相当于一场大清洗,效果明显,确实战力提升了许多,可以后若是重复前面的事,总有一天还会回到老路,所以有些地方就要改一改,打断这个循环。

对此老木早有考虑,自信的道:“陛下安心等着便是,有人会向陛下要人,不怕多,只怕少了”。

“奥?”,老赵精神一震,“志远此事已有万全之策?”。

木子笑道:“世间哪有什么万全之策,只是尽量合适罢了”,他没急于解释怎么安置那些罪犯和灾民,而是换了个话题,“陛下可曾想过为何二三百年就会王朝更替?”。

老赵面色渐渐严肃,木子问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原王朝,自秦大一统开始,中原总是治乱循环,要么外族要么内乱,没完没了。

王朝建立之初,皇帝贤明臣子清廉百姓忠厚,大家一起努力过日子,然后日子越来越好,可每个伟大王朝的寿命都差不多,一二百年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然后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再然后改朝换代……

历代大家的史书总结了许多原因,比如天子失德,比如天灾人祸,比如制度,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