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京城居,大不易(三更)(2/3)

“人忒多,也不知要排多久。”

“这点人算得了什么。南城门那边才叫人多。大家为了节省时间,特意饶过南城门,从西城门进京城。”

一个游商同陈壮实闲聊。

“你们二位都是外地人吧,第一次进京?”

游商看着二人牵着马匹,十分艳羡。

陈壮实咧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我们兄弟二人多年前曾来过京城一趟。时隔数年,没想到变化这么大。进个城门还要排这么久的队伍。”

游商显然是个话痨,“如今来京城的人越来越多,排队是难免的。最可恨的是京城房租年年上涨,一个四面漏风的窝棚,也敢开口要四百文一个月,简直是抢钱。

二位可要租房?我看二位都是不差钱的主,如果租房,千万不要选城内,就去新民县租房。新民县的房子都是新建的,结实,透风,还有专门的洗浴间。而且房租也不算贵。若是读书人,无论是去文青书局,还是山河书院都很方便。”

说起房子,一起排队的众人,都加入群聊,开启聊天模式。

众人对京城的房价,租金,那是吐槽不断。

南城房子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还敢狮子大开口。一间破屋,就敢开口要七八百文钱一个月,有的甚至开价一月一两银子。

荒唐!

“更可恨的是,有人假装房东出租房舍。等到交了房租,真正的房东找上门,两边纠纷,我等租房者夹在中间受气,说不定还会被赶出去,房租还拿不回来。”

“我小舅子的表兄干弟弟的大舅子,就在四海商行做事。听他说,南城那一片的房子乱得很。祖宗置办产业,几个儿子分家,儿子又分孙子,孙子继续分家。几代人下来,好好一栋宅院,被分了几十家。你一间屋,我一间屋。一大家子住在一个屋檐下,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整日里纷争不断。就连四海商行都不想和这群人打交道。”

“我等外地人租房,切莫租住在这等混乱的地方,整日里吵闹不休,不得安宁就算了。还要防着小偷小摸,防着三姑六婆。不如去新民县租房,乐得清静。像是新民县二期,租住的人皆是读书人,走在里面都觉着处处透着文气。”

“新民县一期也不错,虽说都是流民。然而流民家庭简单,人口少,纷争少,住在里面不仅便宜而且清静。”

“新民县一期那帮流民运气太好了。早知道有那等好处,当年我也舍了家业去做流民。听说当年流民买房,都是一间一间买,几百文钱就能买一间。”

“几百文钱是首付。最便宜的一间屋,也要六七两银子。”

“我们在京城租房住,一个月都要几百文钱。一年下来,换做当年都可以买一间屋。只可惜,这等好事,我等没能赶上。”

“听人说新民县六期昨天刚放出一千套房源,谁手中若有银钱,不妨也去贷款买房。我听人说,新民县的房子,优先照顾我等小民,给予最优惠的贷款。”

“买了房子,再花钱置办一套家具,就可以招租。租金就可以抵消贷款,还能剩下一笔钱,足够一家人生活。”

“新民县买房,真划得来。”

“只可惜囊中羞涩,拿不出十两首付。”

“如今十两银子可买不到房。六期的房子,首付款已经提高到十五两。房舍面积大的,首付款足足三十两。”

“三十两,攒几年都攒不下来。”

“是啊!太贵了。”

“没有三十两,十五两想想办法,总有的。告诉你们,错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以后新民县的房子只会越来越贵,别指望房子会降价。趁着现在还买得起,赶紧买吧。我这回来京城,就是找亲戚借钱。若是借钱顺利的话,我也去买房。”

“六期的房子,前面已经卖出去几千套。听人说,不少房子已经拿出来出租,都是租给进京的读书人。明年是科举年,需要租房的读书人会更多。现在买房,正好赶上科举年,肯定不愁租不出去。”

“此话有理!”

杨季同陈壮实听着小民们闲聊京城八卦,听得津津有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