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抵达霓虹!(3/3)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地名多指山形水系为号,青山万年不动,但水系却常年更易。

吴淞口便是水系更易的典型代表之一。

黄浦江的入江口称之为吴淞口,而吴淞江实际上却不过是黄浦支流,在今外滩北之外白渡桥处汇入。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便是在历史上,吴淞江乃是太湖下泄入海的三江之一。

所谓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黄浦原本不过是吴淞江的支流之一。

但后松江虽逐渐淤塞,我大宋瞎x把搞水利工程,阻碍了上游来水,吴淞江终于越活越抽抽。

黄浦江则受益于我大明的瞎x把水利工程,成为浙水入海总汇,河床迅速发育,显示出反客为主之势。

等到海瑞疏浚吴淞江,黄浦夺淞终于成为事实,不过这处入海口则依旧沿袭了原本的名字,叫做了吴淞口。

遥望一片平坦的海面,王安忆原本残存的烦闷总算彻底消散了。

这便是海洋的魅力所在,它的广阔足以抚平内心的一切褶皱,即便再愁苦的人面对海洋,也能得到片刻的安心。

不过很快。

王安忆便又想到了什么,微微叹了口气。

一旁的桂召林敏锐的发现了好友的异常,便出声问道:

「老王,你怎么了?」

王安忆却摇了摇头,一副不愿多说的表情。

他想到了当年的淞沪会战,想到了出了淞沪口北上即可经过的大东沟海域。

世人皆传魔都纸醉金迷,但在华夏的历史上,淞沪口周遭曾经爆发过多次惨烈的战斗,不知多少英魂埋骨于此。

当初兔子们的传奇卧底郭汝瑰在淞沪会战带队奔赴前线,率领全旅8000人固守南北塘口一线阻击日军。

在日军数十架飞机和舰炮的狂轰滥炸下,坚守阵地7天7夜,在淞沪口边对师长霍揆彰写下了堪称抗战史上最动人的绝笔信: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我死化作波涛,如此奇思异想的比喻,如此悲壮开阔的意境,唐诗宋词里也找不到。

虽然郭汝瑰最后并未殉国并且成为了兔子们的传奇卧底,但他那封信的境界早就脱离了他个人本身。

那些随郭汝瑰牺牲的将士、更早之前甲午海战殉国的先辈,想必牺牲之前的觉悟同是如此。

可惜遗憾的是。

觉悟终究只是觉悟,王安忆出航吴淞口数十次,迎接他的永远是那片静谧如镜的海洋。

不过尽管眼中未见波涛,但王安忆的心中却早有浪涌。

每次经过吴淞口处,王安忆都能感觉到先辈传承带来的精神洗礼,仿佛有无数英魂在对他遥遥挥手致意,然他代替他们走完剩余的路。

想到这里。

王安忆顿时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抬头下令道:

「引导船前方探路,老桂向首都发电告知我船离岸进度,全体舰队...提速!」

随着王安忆一声令下。

22艘大大小小舰船组成的舰队,轰然提速了3节。

一个半小时后。

舰队驶出领海。

八个小时后。

舰队抵达公海海域。

接着舰队一路航行,最终在出行的第25个小时的时候.....

正式抵达了霓虹公海线外。

.......

注:

由于审核原因人物肯定没法用真名,最近追读的读者多了很多,防杠提醒一下别和之前一样搜不到郭友来就说没这人了....

另外可能有同学对25个小时的时间有疑问,这里备注一下,25个小时是到霓虹的公海线(专属经济区外),公海线到大阪还要时间的,但舰队肯定没法进入公海线内哈....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