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原子弹定型!(上)(3/5)

唰唰唰——

大于、陈能宽和陈景润等人,同时在算纸上写下了一个数值:

这便是.....

u的极限值!

结合大于此前计算出来的反射层厚度,徐云陈能宽小组今天的任务....

至此正式完成!

随后陈能宽将这些算好的参数交到了陆光达手里,由陆光达亲自进行了汇总。

徐云注意到他们小组的速度其实还是挺快的,在陈能宽交稿的时候大概还有一半左右的小组依旧在计算中。

不过想想倒也正常。

毕竟他们组负责的课题虽然困难,但配置也高啊....

随后徐云他们又等了两个小时左右,在时间来到下午三点半的时候,所有小组总算将结果交齐了。

“.......”

陆光达很快又站到了原先的那块黑板前,手中拿着众人提交上来的稿纸,深吸一口气,说道:

“各位同志,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我们今天的十一个小组都已经交上了各自的答案。”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点连成线,在优化我们的原子弹理论模型的同时,也尝试排查出各组可能存在的错误。”

“然后我们现推现改,争取.....毕其功于一役!”

唰——

陆光达话音刚落。

屋内的大多数理论组成员们便下意识坐直了身子。

毕其功于一役。

这六个字对于整个项目组来说,有着莫名的冲击力与吸引力。

如果说原子弹的理论研究是一场足球赛,那么现在项目组所处的时间便是伤停补时的最后几分钟,比分则是极其微妙的1-0。

此时理论组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领先优势,不过敌人的攻势依旧强劲,随时有可能扳回一城,将比赛拖入加时。

但只要熬过这最后的冲击,他们便可以获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随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

陆光达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字:

接着陆光达又写下了由那位“太平同志”带队计算出来的先驱核浓度参数:

1nh∑i=ni1nk+ri^h。

这是一个归一化状态的核密度概率密度函数,ni为第i个区间的数浓度,ri为第i个区间的干粒径上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