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是竹子捅下来的了(3/4)

看着这架破碎的u2,徐云忍不住摇了摇头:

如果说其他两架u2的状况和这架差不多,那么兔子们恐怕很难再像原本历史中的那样,用五架u2残骸拼出一架标本了。

没办法,为了保证能够击落u2,钱五师他们准备的当量基本上拉到了极致,坠落后的保存情况就不是他们有心思考虑的事儿了。

过了片刻。

老郭环视了周围一圈,做出了指示:

“勤务兵,立刻扑灭火势,尽量抢救各种零部件!”

“尤其是镜头和胶卷,这两个东西最重要,发现的第一时间就要进行汇报!”

听到老郭的指示

随行的八位警卫员顿时表情一肃:

“明白!”

虽然毛熊那边对打下的那架u2的相关参数守口如瓶。

但在兔子们的不懈努力下,某些非参数类的信息还是总算搞到了手。

例如u2的机翼每次飞行都要磨损。

又例如u2的油箱存在一个五十多厘米的缝隙散热。

再例如......

u2侦察机上装备的,是海对面知名的来卡镜头。

没错,就是你们熟知的那个来卡。

它的解像能力是1毫米,在这个时代属于超高性能的透镜。

至于配套的胶卷则出自柯达,重量是230千克,能把宽200千米、长5000千米范围内的景物拍下并冲印成4000张照片。

因此在击落u2后,老郭他们立刻将目标锁定了镜头和胶卷。

诚然。

胶卷这玩意儿的熔点不高,理论上即便有剩也剩不了多少。

但镜头却不一样。

u2的镜头位于机体腹部的独立空间内,这个位置首先便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导弹命中的第一起爆点。

其次。

来卡的这个镜头添加了很多诸如高硼硅之类的防熔措施,比寻常玻璃的熔点高了足足有700多度。

因此理论上来说,只要‘开怪’的这些同志不是非酋,三架u2中至少能够找到一枚来卡镜头。

警卫班在出发前便带了不少诸如沙子之类的灭火物,加之火势本就不大,因此十多分钟后,u2的明火便被基本上扑灭了。

接着很快。

拿着铁锹、小耙子(一种拾煤渣的工具)以及铁棍的警卫员们便走入机体,开始清点起了各种零部件。

其中他们首先检查的位置是.....驾驶舱。

毕竟要先确定飞行员的情况嘛,万一人家没死呢?

u2的驾驶舱位置很明显,短短半分钟不到,便有一位同志举起了手:

“郭主任,找到驾驶舱了!”

老郭见状连忙带着徐云走上前看了几眼,旋即便摇了头:

“得,最少十分熟,比你当初还惨。”

徐云:

“.......”

确定驾驶员已经亡故,众人也算是暂时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小石头。

接着找到驾驶舱的那位警卫员跳入舱内检查了一番,很快拿着一个东西走了出来:

“郭主任,找到个小东西。”

老郭顺势将它接过一看:

“这是....戒指?”

只见警卫员递来的这东西赫然是一枚金色的戒指,样式普普通通,看不出太大的异常。

随后老郭又仔细的看了几眼,很快注意到戒指内侧写着几个字:

“唔....这是...叶...秋...最后这是英字吧?叶秋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