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近代华夏物理学史的三两事儿(本章科普较多,建议谨慎(3/3)

潘院士口中的米尔萨普是个七十多岁的小老头儿,穿着一身整齐优雅的西服,来自高卢维森实验室。

与er实验室不同。

维森实验室在此前的研究过程....或者准确点说,从中科院发表出公告的那天开始,就对中科院表露出了极强的敌意与不信任。

当时他们在官推上发了个倒竖的大拇指和小丑的表情包,态度不言而喻。

如今在众多参会者已经起身鼓掌表态的情况下,潘院士的这个问题,无疑是对米尔萨普的一次羞辱。

当然了。

科院也确实需要从这些参会代表的口中得到他们亲自承认的言论,这样才能算是把事儿给钉死了。

“.......”

发言台下方。

看着一脸笑意看着自己的潘院士,米尔萨普脸上的肌肉隐隐抽动了几下。

米尔萨普的全名叫做米尔萨普·安德烈·奥克塔夫,祖上往上数五代,正是八国侵华时期高卢联军中屠杀平民第三多的吕克·安德烈·奥克塔夫。

根据不完全统计。

吕克·安德烈·奥克塔夫在整个侵略过程中杀死的平民数量不下70人,劫掠走了大量的故宫文物,其中包括了佳士得94年拍卖的那支玉如意——当时的拍卖者正是米尔萨普·安德烈·奥克塔夫。

所以有些时候真的不得不感叹某些事情的神奇,巧合的比剧情还要惊人。

铃木厚人如此。

米尔萨普·安德烈·奥克塔夫也是如此。

不过此时的米尔萨普·安德烈·奥克塔夫心中并没有丝毫欣喜,而是带着强烈的愤怒与尴尬。

为什么?

为什么这些华夏人真的找到了暗物质?

他们......

也配?

奈何心中纵有无数不满,此时的米尔萨普·安德烈·奥克塔夫也只能像是路易十六一样,看着铡刀落下却无法反抗。

毕竟......

他此时代表的也不是他个人,而是维森实验室和高卢科学界。

想到这里。

米尔萨普·安德烈·奥克塔夫忍不住握住了拳头,深吸一口气,对潘院士说道:

“yes,潘,中科院的实验没有问题,你们发现了真正的暗物质。”

现场响起了一阵稀稀落落的掌声,勉强给了他一些面子。

潘院士也很是大度的与米尔萨普·安德烈·奥克塔夫道了声谢,随后又看向了另外一个海对面的代表:

“琳娜女士,不知道贵方的看法如何呢?”

名叫琳娜的参会者是个五十多岁但风韵犹存的女子,来自海对面的肯塔基-波尔波实验室。

从潘院士的提问顺序就不难看出,肯塔基-波尔波实验室的对华态度显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不过比起米尔萨普,琳娜的脸皮明显要厚很多。

只见她慢慢从座位上站起,满脸‘真诚’的说道:

“潘先生,中科院的这次实验过程确实令人大开眼界,我很荣幸的代表肯塔基-波尔波实验室在此祝贺中科院,你们用身体为物理学界撞开了暗物质的大门。”

听闻此言。

台下的徐云忍不住撇了撇嘴。

不愧是海对面的老妖婆,阴阳怪气起来可是够恶心人的。

“用身体撞开门”这几个字,在现如今的华夏网络上可不是什么好词儿。

不过不管琳娜加塞了多少私人感情内心又有多不情愿,至少在内容的主体上确实也算表了态。

因此潘院士也没过分深究,而是继续看向了第三人:

“阿佩奇先生........”

就这样。

潘院士逐人逐位的问了过去,被他叫到的人神态各异,但都只能无奈的表示了赞同。

毕竟科院这次的成果实在是太硬了。

十多分钟后。

颇有些神清气爽的潘院士再也抑制不住嘴角扬起的笑容,面带愉悦的看向了台下。

事情到了这一步。

他总算可以轻松一口气,说一句他滴任务完成辣。

接下来只要简单的收个尾,剩下的环节便可以交给侯星远负责。

再往后则是一些采访环节。

届时赵政国、周绍平等院士也都会一一登场,就像和神冈发布会一样。

这是他们每个人当得的荣耀。

至于意外......

开玩笑。

到了这一步,还会有什么意外?

如果真有意外发生,他当场就去把台下约翰·埃利斯带着的斧头给啃咯!

随后潘院士深吸一口气,准备做个结语:

“各位来宾、观众朋友,现在我.......”

结果话没说完。

台下便响起了一道标准的美式男声:

“易克思q思密,潘先生,我能冒昧的打断你一下吗?”

.......

注:

今年过年又要在医院里过了,哎......

/78/7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