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致以辉煌的人们(上)(3/3)

要到1827年,德国的韦勒才会把钾和无水氯化铝共热,制得金属铝。

后世制取铝的方式主要靠电解,也就是冰晶石-氧化铝融盐电解法。

其中熔融冰晶石是溶剂,氧化铝作为溶质。

以碳素体作为阳极,铝液作为阴极。

通入强大的直流电后,在950℃-970℃下可以制取金属铝。

不过这种做法需要大量的直流电,并且还需要一系列的伴生环节。

以徐云手搓出的发电机功率来说,根本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因此考虑再三,他最终打算用另一种方式制铝。

这种工艺是在炼铜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用到铜、碳和铝矾土。

其主要化学反应式为:

高温下3cu+al2o3=3cuo+2al    。

密闭环境下cuo+c    =    cu+co。

看到这儿,可能有些同学会奇怪。

不对啊。

这是一个有违现代化学理论的反应式吧?

因为铝的化学性质远比铜活泼,铝不可能失去氧原子而将氧原子给予铜,因此这个反应式是完全错误的。

实际上呢。

这个反应有个前置条件:

在一个没有游离态氧的密闭的耐高温的容器中,把铜和al2o3至于其中,加热使其温度上升至铝的沸点。

此时,会有很少量的al2o3能瞬间失去氧而变成铝蒸气,及时脱离处于融融状态下的铜、氧化铝的混合物的表面而逸出。

此时处于融融状态下的铜,便会不得不接受氧而变成氧化铜。

因此若能及时开启密闭容器上面的小通道,让铝蒸气不失时机地流往另一个没有氧的密闭的容器中,再降温即可得到单质状态的铝。

考虑到铝的沸点是2467℃,远超过哪怕是炼铁高炉的1600度,这些天徐云又用乙醇制取出了乙炔。

你看,最开始的酒精和盐酸又有了用处。

视线再回归现实。

一切准备就绪后。

徐云看向了齐格飞,说道:

“齐师傅,开始吧。”

齐格飞朝他一点头,亲自走到了炉头边,对着低拱入口点起了火。

供乙炔燃烧的氧气依旧是与炼铁时一样,来自加热高锰酸钾的工业化制取。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时可以达到3600度,因此很快,设备中便有铝蒸汽生产了。

铝蒸汽在老苏发明的自吸泵的引导下升入通道,通道周围则有着冰块进行降温。

别问冰块哪里来的,还记得当初的酸梅汤吗?

大概半个时辰后。

随着反应的进行,另一个容器中出现了这个时代极其少见的......

金属铝。

不过眼下的金属铝只有一小团,距离徐云所需的要求还差远远一大截。

因此在将现场交给齐格飞后。

徐云便告辞离开,来到了制器局的另一个别院。

............

注:

还记得当初我说过的话吗,每个出现的物品在收尾阶段都会用到,这就是为什么主角前面要那么麻烦的答案,妈诶可憋死我了......

等下还有一章,会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