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运筹帷幄(2/3)

因为之前的功劳,裴潜刚刚被封为亭侯,工作激情很高,慨然应允。

他还表示,现有的工匠有经验,但大多不识字,年龄也大了,教起来不太容易。而且有点保守,习惯性的挟技自珍,不愿意和人交流。应该挑选一批半大孩子进入工坊,一边学习技术,一边读书习字,三五年之后,他们就能成为工坊的新生力量。

到了那时候,研究新技术也好,扩充产能也好,都会容易得多。

刘协觉得有理,批准了裴潜的建议,随即转裴潜为执金吾丞,兼西河武库令。

执金吾至今虚悬,裴潜这个执金吾丞其实就是预备役的执金吾,离九卿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裴潜很满意,甚至有些感激涕零。

他父亲裴茂人到中年,才混到尚书令,如今又抓住机会,一跃而为二千石的西河太守。他年方弱冠,就因为主持铁官有功,加官进爵,与裴茂比肩。

甚至抢在裴茂之前封了侯。

刘协也很满意。

裴潜的长处不在技术,而是管理,他在技术上的潜力已经被挖得差不多了,管理上的潜力却还没有真正释放。

他就是要通过裴潜向其他人表示,技术并不是贱业,由技术而管理同样是一条可行的仕途之路,甚至是比通经入仕更便捷的一条路。

比起哲学家治国的理想,工程师治国更靠谱。

一场虚惊过后,刘协收到了几条好消息。

一是陈宫、陈容顺利的救出了臧洪。在陈容的陪同下,臧洪正在赶来美稷的路上。

一是曹操派遣长子曹昂入朝,正式向朝廷称臣。

一是孙策接受了朝廷的封拜,就任会稽太守。他上表谢恩,并派人贡献,送来了方物。

当然,所有的好消息都是不完美的。

臧洪被救出来了,东武阳却落入袁绍之手。袁绍也没有罢兵的意思,大概率会渡河,直取兖豫青徐四郡。

曹操称臣送质,但他也提出了要求,希望朝廷为他提供军械、战马,助他收复整个兖州。

收复兖州显然是说大话、吹牛逼,面对袁绍,如今的曹操能守住颍川、陈留两郡就算好的,哪有实力攻取整个兖州。

孙策接受了朝廷的封拜,周瑜却婉拒了朝廷的征召,只是上书谢恩。

刘协摊开地图,与贾诩、荀攸等人推演关东形势。

除了已经知道的几个诸侯,剩下的还有几个态度不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