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君臣共勉(2/3)

最关键的是,他和士孙瑞关系极好。每逢有三公缺,都推荐士孙瑞。

这样一个人,跳出来指责士孙瑞有私心,刘协很意外。

他怀疑他们是在演戏。

大臣之间一唱一合,这太正常了。

面对士孙瑞的请罪,刘协也无法断定真伪,只能看他怎么演。

“臣还想扩充北军规模,恢复孝武时盛况。”

“孝武时北军是何盛况?”

“孝武时,北军有八校,总兵力最多时至五万人,大多是六郡良家子。平时护卫天子,有事则奉诏征伐。器械精良,训练有素,号为劲旅,天子手中利剑。”

士孙瑞说着,莫名的兴奋起来,声音也变得高亢,眼中神采熠熠。

刘协问道:“后来为何削减北军,如今只剩五营,不足五千人。”

士孙瑞眼中的神采渐渐散去,一声长叹。

“此事说来话长,不过可大致归结为二:一是天子担心北军为乱,分其兵权;二是光武建都于洛阳,凉州成为边郡,而关东子弟不乐为兵。如今陛下欲中兴大汉,再建太平,扩充北军势在必行。臣欲因此机会,引关中子弟从军,既成就陛下壮志,亦使三辅六郡子弟有用武之地。”

士孙瑞再拜。“如此,则关西人或可与关东人抗行。”

刘协总算听明白了。

士孙瑞的心思与贾诩相仿,希望借此机会增加关西人——尤其是关中人——在朝堂上的话语权。

作战就有机会立功,立功就有机会受赏,大批关中人凭借军功入仕,势必挤压关东人的空间。

周忠与士孙瑞个人私谊很好,但他不能坐视关西人压倒关中人。

说到底,还是利益。

当关东人全面占优时,他们不介意对个别关西人抱有好感,比如推举士孙瑞为三公。可是当关西人有可能全面压倒关东人的时候,关东人就不能忍了。

周忠如此,司空张喜同样如此。

刘协按捺着心中不爽。“卫尉对朕讨伐匈奴之议如何看?”

士孙瑞拱手再拜。“臣以为,裴茂之言有理,河东之匈奴不过是丧家之犬,不足为患。可以驱之,亦可以教化,择其精锐,补入五校。陛下当着眼者,乃叛乱之匈奴。擅杀朝廷所立单于,又不遣使请罪,若不予惩戒,朝廷威严无存,其他各部必将效仿,则边疆必败,不可收拾。”

“若是匈奴不服,卫尉能讨平乎?”

“南北军初成,臣力微德薄,恐难胜任。若陛下亲征,发前后左右四将军之兵,征必有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