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萧岿枉死(3/5)

可他还是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的死绝不是偶然,据说,当时他在对阵之时,虽然受伤,但是并没有致命。

而是回营之后,一切才变的不太乐观,之后不知是因为什么,原本还吵着要饮酒的他,就那么突然的离世了。

离世之时,脸上的表情变的极其的狰狞,像是吃惊,像是不甘,像是所有让人猜测不透的心思....

但是他此时只能带着这些秘密,离开了。

萧让下令,为萧岿举行国葬。

所谓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

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代表了国家对逝者高度的崇敬。

我们每个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每次提到丧葬时,都感觉这是一个很忌讳的词,也是很晦气的词句。

其实丧葬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从远古时代到现在,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丧葬礼仪,地域民族不同,丧葬礼仪也不同。

在古代王朝中,丧葬礼仪更多体现是一种孝道的礼仪,是生者对逝者礼节,于是形成一种礼节制度及道德上的规范。

我们从历代王朝古墓中,就能看到古代先人在丧葬礼仪上的重视程度,这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命的礼仪,也是人们对生命的尊重。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丧葬礼仪虽然有所简化,但中国元素依然保留,这既是善待逝者,也是抚慰生者。

我国古代丧葬礼仪源于《周礼》,历代虽然有所变化,但基本内容及礼仪方式并没有改变。

魏晋社会动荡以后,我国古代迎来了一个很长的稳定繁荣期,后来进入隋唐时代,四百多年社会混乱的局面已基本结束。

唐朝初年,李世民文治武功很厉害,也是一个极力构建法治与礼制的皇帝。

比如《唐律》,在礼制方面制定了《贞观新礼》,唐玄宗后来还增加了一个《大唐开元礼》,唐朝制定的这些礼仪中就包括丧葬礼仪。把丧葬礼仪上升到王朝用制度来规定,可见我国古代对丧葬礼仪的重视。

唐朝灭亡进入五胡乱华时代,虽然中国处于各个政权割据,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不堪,一些书籍丢失或者损毁,关于古代祭祀礼仪在此期间有过停顿。

但宋朝建立后,此朝代在经济文化上高度发达,而且对待文官相当宽容,因此宋朝整理出很多典籍古书,这一点值得肯定。

比如《资治通鉴》、《文苑英华》、《全唐文》等书籍编辑完成,特别是到了南宋时期,出了一代儒学大师朱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