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看,这是一个笑话(3/4)

建文二年的头三名被江西吉安府包揽,成为一段佳话,当然,仅仅是江西的佳话,远远比不上宋朝嘉佑二年的千古第一榜。

解缙、胡广、王艮都是建文帝的近侍,深受信任,而王艮是比较特殊的,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最有理由对建文帝不满。

因为在建文二年的那次科举考试,他才是真正的状元。

王艮在殿试中策论考了第一名,本来状元应该是他,但建文帝看见王艮后,觉得这位相貌略微寒碜了些,作为今年新员工代表的话,恐有损公司形象,于是把新员工代表的位置给了胡广。

所以论才学,王艮居首。

犹在解缙之上。

在座四人都是才华等身的进士,最差的是吴溥,可也是二甲第一名,名头不如状元榜眼,但好歹是传胪。

全国高考文科第四名,真不差了。

靖难到今日,燕王大军入城,建文帝的江山已无力回天,紫禁城里一场大火,彻底烧掉了所有希望,作为朝堂臣子,四人此刻会谈,当然扯不到诗词书画上去。

老板驾崩,新老板掌权,大家得谋定后路。

吴溥是捎带的。

他只是翰林编修,根本没在新老板朱棣的视线之中。

沉默。

许久之后,解缙沉声道:“大军已进城,陛下已驾崩,虽有黄观、练子宁之流的朝中臣工在多地募兵,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徒然无用了。”

胡广叹气,“可耻可恨,李景隆误事也!”

王艮沉默不语。

解缙倏然拍案而起,“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厚爱我等,领以重任,今有反贼朱棣倒行逆施而撺夺国之重器,乱纲纪而生涂炭,是我大明之悲,亦是世人之哀……君为臣纲,陛下何去,我等亦将何去,唯有以青血饲城耳,我等读书人……”

慷慨陈词,大义凛然。

说至动情处,更是义愤填膺,恨不能握刀而进紫禁城怒杀朱棣。

黄昏看着这一幕,暗暗叹气。

解缙啊……

真是个口若悬河。

胡广亦是拍案呼应,表情激愤言辞如行文,字里话间皆是以身殉国之慷慨大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