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第 40 章(2/5)

她密集安排面试,最终比较满意的,有两位。

一个姓张,一个姓李,两人都有培训机构管理岗位的就职经验,

夏渔比较倾向那位姓张的,外地背景,能吃苦,面相沉稳,谈吐有内涵,夏渔跟对方深谈了一次,对方言辞恳切,再三跟她强调管理的重要性,这样的人做校长最适合不过。

他的管理理念和夏渔不谋而合,笼络人这样的手段只能暂时达到目的,但只有真正从管理上做切入口,才能真正使校区步入正规公司化路线。

夏果教育要走精细化教学服务路线,要想在淮西路打开局面,就只有从内部管理上,扎扎实实地每一个细节抓起来,才能为家长提供最优服务。

另一位校长人选姓李,能力也很突出,曾在一家知名上市教培机构的某校区担任过校长一职,一年前离职,离职原因是身体亮了红灯,故在家修养一年,重新出来工作。

怕夏渔有所顾虑,对方还特地提供了近期的体检报告,各项体检指标显示他身体一切正常。

“李先生履历很优秀,我想你就算重新出来工作,也可以得到不少大机构的橄榄枝,实话说,我们夏果教育很年轻,不一定能为你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夏渔一半自谦,一半试探。

她希望脚踏实地的人加入他们这个年轻团队,并不希望有人把夏果当做暂时的跳板。

这位姓李的男士虽然面相市侩一些,不如那位姓张的沉稳,但回答还算得体合理:“大机构虽然能提供好的平台,但条条框框多,规矩也多,一个想法从落地到推进,要上面几层审批,非常不灵活,员工一多,人事上也耗去了相当多的精力,所以我现在改变想法,刚起步的机构有刚起步的好处,结构简单,沟通成本少,办事的效率也更高些。”

夏渔也是从大机构出来的,在这方面十分理解他的感受,每天被牵扯的精力一多,有段时间她身体每况愈下,主要是情绪暴躁,一为公司好,但公司未必会回报她100%的真实意,时间一长,就凉了。

一番深思熟虑过后,夏渔还是倾向于选择那位姓张的。

站在老板的角度,她有自己的研判。

外地人,本地资源是零,想要在大城市扎根,自然唯有拼命,况且个性沉稳朴实,不像是会背地里拉帮结派搞办公室政治的那类人。

至于那位姓李的,为了身体辞了大公司的管理职位,眼下身体刚恢复,自然不会为了新工作豁出命,本地人,背景比较复杂,存在一定风险,再就是相由生,这人虽然看着随和好相处,但油滑的本质藏不住,到底是个久经江湖的,她这个老板比他小了十岁,这样老成的打工人将来未必肯听她指挥。

几番比较后,夏渔自然选择那位姓张的,可惜第二天打电话谈,对方已经有了意向单位,是一家夏果更大更有实力的机构,权衡以后,他拒绝了夏渔。

挂了电话,夏渔在办公室失落了好一会儿。

招人就是一场双向选择,对方初来a市,自然想要更强的平台,夏果这样的小庙人家看不上,且那家机构开的年薪优渥,是目前的夏果无法提供的。

夏果求才若渴,但实力不济,人才却未必青睐现在的夏果。

困境是那么真实,真实地让人生无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