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引蛇出洞(2/3)

养驴场就不同了,是为了解决西北的耕地问题。

这里黄牛比较少,牛对这里的气候不是太适应,块头大,对于青草需求高。

但是毛驴就不同了,毛驴块头小,吃的少,耐干旱。

力量大,能耕地,能拉车,是本地百姓最喜欢的大牲口。

不过这里的驴价可不低,为了降低驴价,晁盖花费大力气从渭州往这里调集了数千头毛驴,建造了一个养驴场。

感觉少了点,毕竟几十万的人口,过十几年就要翻一翻的,又从商队那订购了上万头的毛驴,一共兴建了三个养驴场。

这三个养驴场都交给商行运营,采取的是养殖场加上农户的方式进行养殖。

和济州府、东平府一个模式。

在信得过的村子里开展活动,免费给你一头毛驴让你饲养,采取交还小毛驴的方式。

或者通过钱、粮购买的方式来推广毛驴。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搞定丈母娘,当地百姓找女婿的首先看看家里是否有毛驴,这样女儿回娘家就有毛驴骑着,不至于太累了。

瓜州目前是大宋地盘的最西边,西夏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济州军的步伐不会就此结束。

出征的时候是早春,现在依然是深秋了,早晨起来需要穿上厚厚的羊皮衣服了。

这天一早,晁盖、吕方、晁壮、焦挺、骑着马,刀客打扮。还有十几名护卫拉着五十头骆驼的货物,从出了瓜州城,缓缓的向着凉州城出发。

骆驼脚大驮运能力比较强,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用走的,当然也能跑,只是速度没马那么快。

商队缓缓前行,早行早歇,丝绸之路上有许多驿站,有官办的,商办的,私人办的。

但是无论是谁办的,都有骑兵巡逻,巡逻非常的密集,每天一次,还有不定时的巡逻。

治安环境比以前那是好了很多,不过距离晁盖要求的,打造一个更加安全的丝绸之路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晁盖坐在马上,晃晃悠悠,吕方反穿着羊皮袄,手里提着方天戟。

一行商队行了三天,一路平安无事,这天下午来到了黑河口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