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1/2)

西宁王捏了捏薛宝钗的手道,“你别操心这些闲事了,孩子要紧。”

薛蟠很快被斩立决,没等到秋天,徒景辰一看供案,呵,几年前就该入土的人活到现在,真是叫姓薛的赚了,直接推出去砍了脑袋。

薛霸王的一生就此结束。

薛蟠不是个好人,他就是个混不吝的混球儿,可就是混球儿也是有家人的,他是薛家唯一的独子,薛姨妈肝肠寸断,薛宝钗也免不了一番伤心难过。不过她没有多少时间难过,因为徐妃终于熬到了尽头,留下一个刚满周岁的儿子撒手尘寰。

薛宝钗的机会来了。她是八位庶妃中唯一怀有身孕,最受宠爱之人,她对侧妃之位志在必得。

给徐妃哭完灵,薛宝钗施了一层淡妆安安稳稳的等着西宁王的驾临,西宁王的确来了,不过唉声叹气,眉间轻愁,薛宝钗双手捧了盏碧螺春献上,温声道,“殿下可是遇到了难处,妾身虽无大用,殿下说出来,心里也能舒坦些。”

西宁王接过茶,没喝就直接放一旁几上,无奈道,“过几天就是重阳了,本王少不得要伴驾赏菊,你不知道那场合,有头有脸的都去,喝酒簪花不算,还要做诗,本王最烦这个。”这位西宁王上学时成绩就不大好,他偏有位要面子的爹,不但朝臣要做诗,儿子们更得做,不但要做,还得做出好诗来。

薛宝钗笑道,“爷既然知道,着清客写几首备着就是了,想来其他大臣那里也是如此的。”

“是啊,你备我也备,谁不找水平高的诗文呢。”西宁王一哂,“我身边儿也没啥清客,跟他们说不到一处去。可为这个,也不好大张旗鼓的出去寻落,叫人听到,脸面何存呢。”

薛宝钗心中一喜,面上仍不动声色,“妾身在家也念过几本诗词,菊花诗么,古来最多最好作,不过要出彩就不易了。”薛宝钗不愧为才女之惊,思量了一会儿做命莺儿铺纸磨墨,一挥而就。

西宁王别看作诗的水平不咋地,评诗还是会评的,一纸诗词捧在手里,想着重阳节的诗有着落了,心里高兴,难免夸几句才女啥的。

薛宝钗并不居功,“妾身这等闲人,在家里百无聊赖,打发时间,也就是这些小技俩在爷跟前儿现眼了。”

“爱妾自谦了。”

薛宝钗心中更加自信,却不料正是这一纸诗词引出了无数风波。

重阳将近,许子文园中有个菊花圃,里头数十种菊花依云石而开,景致好气侯佳,因去年在平安州误了同许子文一起过重阳,这回林谨玉就张罗着在菊花圃设宴,提前过重阳。

因为正当天得伴驾。

徒景辰性子冷淡,可有林谨玉这样前后张罗打点,调动氛围,也觉得不赖,席间免不了做诗啥的。

其实林谨玉也不擅长诗词,他之前一门心思念书是为了考功名,于诗词一道比起他的黛玉姐姐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许子文笑道,“谨玉对对子还有些机智,诗才一般。”一般是客气的说法,实际上许子文觉得林谨玉对于做诗啥的根本是榆木脑袋,不开窍的。

徒景辰不以为意,“又不是殿试排名次,做两首是为了个雅趣,由你开始,谁做得不好,可是要罚的。”

林谨玉放下手里的螃蟹,不服道,“皇上这话也太偏了,除了先生,谁敢说您的不是。反正我没这胆子。我不敢得罪皇上,难道就敢得罪先生?明摆着你们整我呢。”

徒景辰一笑,“那就罢了,省得你再挑眼说朕欺负你,你做两首,朕给你评一评。今儿你是赶上了,一般人也得看朕心情如何,有没有这闲工夫呢。”话里话外透出一种林谨玉极其荣幸的意思。

若是换个人那肯定得荣幸的以为上辈子烧了高香,林谨玉还真不咋荣幸,他绞尽脑汁,以便秘的脸色憋出了两首菊花诗。

凭借着穿越者的优势,林谨玉厚脸皮的借用了薛宝钗《红楼梦》中所做的二首菊花诗。

许子文还挺听惊,“咦,真是长进不少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