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风雪阻兮宰相殒(2/3)

特别是几次大战,已经让高句丽损失了十几万的兵力,总共才三十来万的辽东防线,因此早已经是成了筛子。

相比起隋征辽东时的情况,总的来说,还是高句丽在当年隋征讨后本身也是元气大伤,一直没能恢复过来。

而这些年一直修辽东长城防线,也让其国力进一步损耗了,渊氏与王室的内斗,加剧了高句丽内耗,而许多原本依附于高句丽的靺鞨部落这些年又倒向大唐,更削弱了他们的实力。

当年高句丽全盛之时,对上隋军东征,也是守不住的。隋军就曾攻下过辽东城,但是因为杨广的胡乱指挥,城破后,守军举降旗,杨广就让停止进攻,结果人家休整好了,继续反抗,导致功亏一篑。

而各路兵马,也都还得杨广指挥,也是导致没能发挥出作用。分兵三十万千里奔袭平壤,水路浮海攻击,这些本来也没错,但都因为主将的问题,导致轻敌中伏大败,不得不说是个大遗憾。

相比之下,这次唐军虽也是皇帝御驾亲军,可李世民是什么人?真正的战略大师,本就是一等一的用兵高手,牛进达、程咬金、张俭、秦琅等人也都了得。

张俭的佯攻怀远,调虎离山,然后程咬金再来个声东击西,四百里奔袭通定,成功调动高句丽守军,突破了其长城防线。

更别说秦琅牛进达在关键时候,又来个突袭建安,兵不血刃的拿下这座辽南重镇,紧接着再来一个围城打援,诱歼了四万安市生力援军,导致安市城被迫撄城自守,无法再增援辽东城。

辽东城会战,更是简单粗暴。

整个战役,从李世民借封禅泰山之机,选择了一个非正常的出兵时间,再到不宣而战,都打了高句丽人一个措手不及,其后的一步步,都是能列入教例的经典。

当年高句丽抵抗大隋进攻,有乙支文德这样的名将,而如今却只有渊盖苏文这种内斗厉害,外战却怯懦的主帅,焉能不败。

仗都打到这份上了,渊盖苏文反倒连人影都不见了。

对于自缚跪地来降的孙代音,李世民虽然恨其反复无常,可既然答应纳降,君子金口御言就不容反悔。

于是咬着牙授封其为游击将军,并赦免白岩城所有人抵抗之罪。

可是死罪虽免,活罪难逃。

中书令长孙无忌上前宣布对白岩城的最终处置,白岩城改为白岩县,属辽州管辖,白岩城所有军民一律都迁往中原安置,即日开始迁移,分批乘船至登州等诸港。

孙代音面如死灰。

“陛下,罪臣已献城归附,还请保留白岩城!”

李世民冷哼一声,不耐烦的挥手,立时有人过来把孙代音拉走,他虽带头投降,也得了官阶,但仍在强制迁移之列,皇帝并不需要这个摇摆的家伙留在身边。

皇帝留燕国公李谨行留守白岩城,然后下令休整一夜后,第二天拔营往安市城去。

从白岩城到安市。

十一月十一,皇帝率军向安市城进发,二十日抵达安市城下。

百多里路,路上走上十天,主要原因是下雪了。

此时辽东气温大降,飞雪飘飘,这让唐军有些麻烦,虽然提前做了准备,士兵们也都换了冬衣,带了毡毯等,可辽东的大雪还是让行军速度大降。

甚至半路上,平章事、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李大亮还病逝军中。

李大亮此时才五十四岁,本来还当壮年,结果却突然病逝军中,李世民无比哀恸。

“凉国公兼资文武,志怀贞确,竭节至公,声绩远彰,呜呼哀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