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今日始称孤道寡(3/5)

北齐王爵泛滥,开国爵也不再是稀有之物,散爵更是一钱不值,而当时北齐与北周东西对攻,南边还有个南朝,北齐也无力推倒这套爵位制度重新再来,只好打补丁,于是搞出别封。

一些大臣立功升到了顶级爵位,比如段韶和高长恭都封王了,再立功那就再给封一个适合的开国爵,以增加食邑封地等补偿。而一些比如说公侯等爵位者,又立新功,但又达不到再上一阶,于是就另封一个低级爵位补偿。

这些别封也允许转赠给兄弟子侄等,甚至段韶还曾把他的爵位送给了他的继母和弟弟。

说到底,爵位制度本身就是为了酬功和拉拢人心的。

而大唐的爵位从武德朝的虚封爵,再到贞观初的实封、虚封并行,再到后来又推出世封爵,以封赏宗室皇子皇弟以及重要功臣们。

尤其是得世封的功臣,本就是已经到顶的实封国公,所以再加一级给世封,在食邑封户外,再给一块封地,虽然后来这世封也只是能获得封地的三之一税赋,可也是提升了许多实益的。

现在皇帝又在这世封制外推出内外世封,其实也就是对新设立的海外领地做一个规范。

世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世袭罔替,以及享受封地税赋这两点上,再分出内外,也是因为外世封两者领地的本质不同,享受到的权益也不同,故此加以分开。

内世封因为都是国公爵和王爵,所以无须加开国二字,外世封爵虽无直接表明说爵位只能在国公以下,但实际上确实是最高到郡公,而最低也是伯爵。

内世封爵一般都是既有实封食邑户数,从一二百户到一二千户,然后又有封地税赋享受,但外世封则无实封食邑只有封地税赋提留。

朝廷顺便也把非世封爵也给捋了一遍,分成了实封正爵和虚封散爵。

实封爵也都加开国二字,有食邑没封地,可世袭,但要降等世袭,除非得皇帝特旨不降等。

虚封散爵则只是个空头爵位,既没封地也没食邑,连基本的属官都没有,甚至这爵位还是终身制的,不可继承。

虚封散爵一般授予高级职事官员,比如五品以上职事官,资历老的可能就会授一个虚封男,随着官职提升,再提为子爵伯爵什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