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初步走上轨道(4/5)

沂源本地虽不是真正的产粮区,但好地还是有不少的,而青州腹地可是赫赫有名的产粮区,路途也并不遥远。

这一来,便能合理的控制酒厂需要的原料问题。

说白了。

粮食酒和蒸馏酒,用料等各方面,还是有着天差地别的。

其中效率根本不可同日耳语。

再直白点……

粮食酒未必不加水,蒸馏酒是加水也让你分辨不出来……

……

既然匠户们一时暂时没有更好的安身立命之所,李春来便也将他们部分合格的苗子,特别是年轻的女孩与妇人,先安置到酒厂中。

另一部分更为优秀仔细的,便是安置到未来的‘军器坊’之内。

李春来回到沂源不到一周时间,便是彻底确定下来整个体系的大框架,并且已经开始火热的试试开来。

此时以山沟营地为核心,干巴巴的小溪上游,是酒厂,占地在一百五十亩左右。

山沟营地东面、山林间的隐蔽区域内,则是军器坊驻地,占地比酒厂还要大出一倍多,足有三百多亩。

只是军器坊的地形要差上许多,仅是层峦叠伏的山势,真正平整的地段,可能都不到百亩。

但军器坊的特殊性,这显然已经足够了。

另外,不论是打井、还是挖沟渠,亦或是改进沟渠,那些匠户们中的好手,都已经安排的妥妥当当。

至于附近平整、却又不太适合种田的区域,则尽数被李春来盖起了大棚般的大土胚屋,用来充作仓储。

随着李春来从四面八方筹措的各种物资,不断的运送到沂源城南的一片连绵区域内,这片区域完全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而在这片区域内的核心位置,李春来的新府邸,也开始正式修建打造。

但是这肯定不能突出李春来的‘壕’。

这几天下来,杨德山已经在城内的沂水畔,为李春来谈好了一座前后五进、占地近四十亩的大豪宅,要价高达七千两之巨,直接一跃成为了沂源的‘地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