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661章 谁是康熙,谁是我阿玛?(求月票(2/4)

    鳌拜不过是看家的老奴,再跋扈也没有真正属于他的实力。而孔圣公是儒宗圣公,他手底下一帮熟读反经的门人弟子!

    而且这个儒宗是开门收徒的,孔圣公本人更是广收门徒。西迁到兴庆府的大清朝廷上下人心惶惶,都想要抱团取暖, 加入儒宗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另外, 儒宗和儒门一样, 都能提供一种基层治理的秩序。

    其中儒门的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以宗族、村社为主体进行的均田——这种均田乍一看好像是扶植了宗族, 有可能造成强宗大族横行霸道, 但实际上却是给宗族团体设了上限, 而且还禁止了宗族之间的吞噬。因为田土都已经“均”好了,一个几百口人的宗族均到几千上万亩。想要扩张, 又被“均田不可售”的原则所限制,而且邻近的土地又被其他宗族控制。一个宗族想要非法兼并另一个宗族赖以生存的土地, 难度可比一个豪强兼并一个农民的土地大多了!

    所以当某个宗族的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 无法从现有的土地中攫取足够多的财富以供生存后, 他们要么让一部分子弟进城务工, 要么就向官府申请移民去地多人少的宽乡,而不会在当地不受限制的膨胀......当然了, 这套秩序可以良性运转的前提,是国家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新的肥沃土地, 或者蓬勃发展的工商业可以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至于宗族内部的那点事儿,什么大房欺负二房、三房之类的。呵呵, 清官难断家务事!而且如果某个人不被他的父母所爱,分到的财产太少,以至于遭受兄弟欺凌......这事儿能怪皇上和朝廷吗?

    总之,儒门的那一套其实是保护了弱小宗族,拆分了强宗大族,是有利于中央集权的。

    儒宗的乡贤包税制的基础其实也是宗族, 不过这一套制度不能保护弱小宗族、抑制兼并, 反而可以帮助强宗大族加快兼并的步伐,然后朝廷就能依靠这些强宗大族获取钱粮和兵力。这个套路虽然不利于集权,但是对于如今风雨飘摇,搞不好还要西迁的北清而言,还是非常实用的......因为有一群强宗大族跟着,跑到哪里都容易扎根啊!

    而威望已经大损的清廷控制这些强宗弟子的手段就是和儒宗结盟——这个路数其实和历史上衰弱的王朝要依靠这个教那个教,或者要依靠什么士族是一样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儒宗现在已经变成了北清的合伙人了!

    康熙现在得依靠儒宗,当然不能指着孔圣公鼻子骂你该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