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 第392章 国运三宝(求月(2/3)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瓷器就是个顶级产业。

    而且中国瓷器早就建立了极其强大的品牌效应,在骨瓷出现前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简直就是躺赚。

    而骨瓷出现之后,中国很快就失去了这个“以土换钱”的顶级产业。

    同样是在清末,随着日本丝绸业的强势崛起,被中国垄断了两千年之久的另一个顶级产业——丝绸业也完全没落。

    而茶叶、白糖、铁器这三个在明朝末年时还能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的产业,到了清末也全部沦陷!

    而除了铁器之外,当年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白糖可都是非常赚钱,而且具有垄断地位的好买卖。

    它们的全部丧失,就使得中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完全丧失可以迅速积累工业化资本的产业......没有了躺赚的产业,中国的工业化之路当然走得异常艰难了。

    现在轮到朱和墭领着新大明“走资”了,他自然得千方百计保住这几个优势产业。另外还得想尽办法打掉西洋人的优势产业——当然是零元购了!

    朱和墭才不相信欧洲人靠剪羊毛能剪出个工业化......

    说完了骨瓷,朱和墭又抓起了一块表面布满晶体的石头,说:“这叫鸟粪石,是尚家军的俘虏从东沙荒岛上采回来的宝贝!”

    “鸟粪?”养过鸭子的邱辉马上就明白了,“这是肥料吧?鸭子粪就是好肥料啊!”

    “没错!”朱和墭点点头,“这种鸟粪石多产于海外荒岛,是海上的飞鸟历经千万年排便而形成的......是极其优质的肥料。孤家在黄埔岛上让人开了块稻田,用鸟粪石为肥,产量比不施鸟粪肥的稻田多出一两倍!

    有了这种好肥料,以后咱们大明百姓就能少受许多饥荒之苦了!”

    大学士朱舜水感兴趣地问:“东沙岛上的鸟粪石多吗?”

    “不太多,”朱和墭苦笑道,“可如果甲申之难前朝廷可以开采东沙之粪,兴许可以缓解天下之荒。而且天下之大,四海无疆,如东沙这样的鸟粪岛一定还有许多......舜水先生,您说这开拓海疆之事,是不是关系亿万生民之口?而亿万生民之食,是不是三百年家国天下之基?”

    朱舜水点点头道:“之瑜曾经游历东洋、南洋,自是知晓天下之大,四海之广......前明闭关自守,未能以四海之富以养天朝生民,此乃大失策也!

    若当年太祖高皇帝知道海外之鸟粪,可以养天朝之庶民,一定不会有闭关不征的祖训。”

    吃饭是中国人的政治正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