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章??流寇要亡了(2/4)

不仅农业连年丰产,矿业、林业、手工业也都发展的不错。

特别是武汉府东部的大冶铁山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包括皇家商会、沙船帮和一官党这三大财团,都在大冶铁山投下了巨资,不仅开发矿山,而且还在长江岸边水路交通便利之地建立了铁厂,都是高炉、炒炉、坩埚炉、锻炉、水力锻锤一应俱全的大型铁工厂。光是这三大财团下面的铁厂,每年就能产出熟铁数万吨之多!

如果再算上开在浦口、上海、徐州、泉州、广州(佛山)的铁厂,现在大明的熟铁产量差不多超过了10万吨,妥妥的世界第一啊!

这10万吨可不是嘎嘣脆的煤炼铁,而是高质量的炭(木炭)炼铁,而且还使用去石灰除渣(明朝的铁匠就知道石灰除渣)和百锻成钢(用水力锤反复锻打)的技术,可以生产出质量相当不错熟铁。如果再用苏钢法(生铁淋口)进行表面硬化,就能生产出质量过硬的铁器了。

而高质量的铁器,特别是农具,对于社会生产的推动,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不过对大明的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推动最大的,却不是这些高质量的铁质农具,而是一场历时20余年的“土地改革”。这场“土地改革”的性质当然是资本主义的!

因为改革的重心不是后世人们喜闻乐见的土地平分,而是明确所有制和土地的“合理流转”。

前者主要是以废除“土地进寄制”为目的的税收改革和收回公田——现在大明直省地盘上没有不纳税的私田(公田交租),别说官员贵族的土地要交税,就是皇家拥有的皇田,一样也要交税,就是用来供奉太祖孝陵的祭田,也必须依法纳税!当然,职田、功勋田、皇庄田、皇陵祭田这些都是可以退税的。

先缴后退,缴税在地方,退税则由户部负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