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九边少年军(2/5)

如果吴三桂可以把平西藩的330个千户都拉去安西,一年就是将近200万两银子的补贴啊......

这330个千户账面上是33万户,近200万口。但并不都是军户,大部分都是供养军户的民户,需要负担兵役的军户不过8万户,这些才是需要补贴的。一户补个20两银子就太足够了,8万户撑死就是160万两,还剩下40万两就是利润了。

而且安西藩地盘很大,东起哈密卫,北起天山,往西往南都没边儿。虽然不是什么富庶地方,但也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通道,真要花心思去打理,也还是能挖掘出不少进项的。

如果真能世世代代,永镇安西,那吴家可就是与国同休的富贵豪门了。

看到吴三桂喜气洋洋的,朱慈烺当然也跟着高兴了。

他现在当了皇帝,但是这思路还是比较商业化的,特别重视“现金流”,也特别重视经济效益。

也不是说不能产生正现金流的“亏本买卖”一定不能做,而是要量入而出,保持整个大明帝国的现金流为正——至少要保持在可以通过融资借贷加以维持的地步。

否则,一旦资金链断裂,他就会变成第二个崇祯。

所以他接掌大明朝后,就采取了一系列止损和收缩的操作,并且把主要的力量都用于经营容易产生大量收入的四江两湖闽粤——为了镇压可能的反抗,朱皇帝还将大量的北军分镇各方,所以之前的两次北伐,都没有投入足够的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