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赴大都半村欢送 抽水烟高铁重罚(2/2)

“好吧。”

致远回到电脑桌上,很快买定了后天的高铁票。

这一晚桂英失眠了,她想起了很多在马家屯生活的画面。她怀念马家屯,连做梦也在怀念。回忆连同那一晚回忆的自己,皆是童真的、浪漫的。可画面一旦擦边马村长,那回忆连同正在回忆的自己全变味了,酸涩的、艰难的、怨恨的情绪涌上心头。桂英认为自己的人生只要剪掉了与马建国有交集的地方,剩下的全是幸福的、美好的。

第二天仔仔去上学,桂英去上班,致远送漾漾进幼儿园,一切如旧,但一切自此不同。

第三天一大早,致远收拾好行李,先送漾漾上学,然后直奔深圳北站。晚上九点半到了西安,住在预定的酒店里。第二天坐高铁去大荔站,一出站在最显眼的地方看见了一个满身黝黑的人,那便是二哥马兴盛。兴盛在站口早等了半晌。致远挥挥手叫二哥,兴盛也挥挥手,靠在车座上的身体直立起来,只见一米七八的身高,敦实微胖的体型,格子衫、大短裤,一双运动鞋、一个旧草帽。

好久不见,两个腼腆的男人一见面不握手不拥抱,只羞涩地嘿嘿一笑。一路聊起家里人全是乐呵呵的,唯独一提起老马,不是沉重、严肃就是有点儿尬。

在关中平原一路瓜果蔬菜和黄土地独特风土味儿的护送下,很快他们从大荔县到了段家镇,又从段家镇往马家屯走。这是致远第一次在非春节的时候回陕西丈人家,他打量一路风景,美不胜收,心花怒放。

光溜溜的柏油路被绿草夹持,两边的果园一溜一溜的,那果子伸手可得。致远瞪大眼睛观赏挂在树上还未成熟的桃子、李子、苹果、核桃、柿子、梨子、葡萄,还有地里正在生长的花生、红薯、芝麻、玉米、辣椒、甜瓜、南瓜……关中平原果然是风水宝地,什么都能种,什么都长得不赖!要不是桂英阻拦,他真想一年多回几次岳丈家,赏一赏春夏秋冬的乡野风流。自然之美果真无与伦比。特别是在半机械化的当代,人们把田地规制得齐齐整整,四季耕作安排得妥妥当当,美的同时又收获了硕果。致远忍不住地啧啧称叹,特想停下车先去别人的果园里摸一摸、闻一闻。

很快,车停了,到家了。红漆大门两边敞开,四条黄狗在门口一溜趴着,见兴盛走来全摇着尾巴迎了上去,它们显然认识致远,所以见了面不叫唤也不亲近。

“老黄,过来!”一个粗狂雄壮的男性嗓音从门里传来,四条狗一溜烟全掉头奔进去了。

进了门是车库,左边的瓷片地上停放着一辆黑色桑塔纳和一辆地溜子,右边的水泥地上停着三轮车、摩托车和自行车、手推车。

往里走是搭着透光棚子的一方小院,院子西边种着美人蕉、葡萄树、指甲草和烧汤花,院子东边是洗手槽、水翁、水桶、洗衣机和晾衣服的长绳。

再往里有个左右拉伸开合的玻璃大门,进了门是家里的正厅——几十平米的超大客厅。略有格调的瓷片地、瓷片墙,南、西、北三面墙上依次挂着祖国山河、华山迎客松、领袖***三幅巨图,那领袖像里的领袖比真人还高大。客厅的西墙下摆放着一条柔软的棉沙发,对面是一套组合的实木沙发,两套沙发中间是个方形的大茶几,茶几上摆满了东西却丝毫不乱,茶几南边是尺寸很大的电视机,电视机正开着。领袖图下有一张大躺椅,躺椅上正躺着一个人,这个人在马家屯当了二十一年的村长,率领并见证马家屯从贫困村变成全县最富的小村。此人人称老村长,姓马名建国。

一米八、白背心、大裤衩,左手摇着蒲扇,右手握着遥控器,右脚右腿打上了白石膏。整个人滋润地躺着,两眼斜睨四条黄狗。致远一看,赶紧弯下腰叫了一声:“爸!”

“嗯!”老马看着四条狗低声回应。

“大,致远来了!”兴盛笑着指着致远说。

“爸!”致远又响亮地叫了一声。

“你咋来了!”老马一双鹰眼,嘴角朝地,转头快速地瞟了致远一眼。

“英英她工作很忙,请不来假,我就来了。”

“你来干什么?”

“啧!这不是说好了嘛!你去英英家住一段时间,现在果子采摘我忙不过来!你刚好趁着这功夫去深圳转一转,你不是要看***嘛?深圳有***像、有海、有椰子树……还有仔仔呢!你不是给仔仔打了佛像吗?”兴盛站在旁边急忙接话。

老马坐在椅上没动弹,正前方三米是电视,右边两米是风扇,左边一米是四条狗。他抬了抬头,懒得说话。当了二十多年的村长,他也是去过大城市的人,可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倒从没去过,更别说生活了。前段兴盛老嚷嚷着让他去英英家住一住养养脚伤,他嘴上不乐意,心里却痒痒,谁想马桂英从不开口提这一茬子。

“快十二点了,呐先吃饭吧!致远你把行李放那儿,陪大坐会,我马上炒好菜、下个面条就开饭。”兴盛说完转身朝厨房走了。

“爸,你脚现在怎么样了?”

“就这样!”老马用下巴指了指脚,继续看电视。

致远坐在那儿如坐针毡、好个煎熬。隔了会他站起身子说:“爸,我去帮二哥做饭!”说完立马走了。老马瞅了一眼致远的背影,回头摸了摸几条狗,叹了口气。

马家屯位于大·荔县和蒲·城县的交接处,地广人稀,家家地多、院子大。早年是对檐房现在是楼板房,从进门到后院起码有三十多米长,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除了客厅、三五间房子、厨房和茅厕,还有前院和后院以及停车、养猪、放柴火、挂农具的地方。桂英家一共四间房子,一方大土炕是冬天老马和兴盛取暖用的,兴盛的房子在东边,另外有两间房子是给桂英和大哥马兴邦准备的,可惜成了常年放杂货的空房。厨房在后头,致远穿过一溜屋子才找到二哥。

很快饭好了,一尺高的大茶几上,摆上了两大盘凉菜,三碗绿豆汤和三碗臊子面,三个男人悄默默地吃完了这顿饭。下午休息,老马在躺椅上打呼噜,兴邦在房间轻鼾,四条狗在凉棚下的水翁边蹭凉。致远很累却睡不着,于是开始选返程的路线和车票。票定在了大后天——是周六,桂英接人比较方便。心里盘算后天得先到西安,从村里到西安恐怕要托家里人送一送,还好家里人有小轿车。

晚上兴盛带着致远去走亲戚。二叔过世很早二婶还在,看二婶的时候见了兴才和兴波两个堂弟。三叔前几年走了,三婶身体还可以,见三婶的时候兴成在家里摆好了一桌好吃的——一篮杏子、一盘李子、一碗剥好的隔年核桃仁、一盆大荔冬枣、七八个煮熟的早熟玉米,还有三婶提前烙好的椒盐摊饼和老五媳妇刚蒸熟的热乎乎的韭菜粉条滋卷。兴才、兴波、兴成、兴盛和致远——五个男人围坐一桌,你一嘴我一句地边聊边吃。一味的陕西话致远偶有听不懂的也不问,见满桌子好吃的馋得很,每样儿吃了很多。

他们聊兴邦、聊桂英,聊家里的洗澡间、净化水,聊各家今年的收成和明年的计划,聊下一辈的孩子们……致远发现他们身上有着和桂英一样的豪爽、实诚、幽默和善良。其实何致远挺喜欢这种大家族的生活氛围,联想每年回自己家湖南永州过年,亲戚们之间清汤寡水地淡得很,丝毫没有眼前这些人有意思有热情,特别是他成家立业、母亲改嫁以后,湖南那边的很多亲戚他已经不走动了。

白天一巷的知了吵闹,晚上满院的蛐蛐登台献唱。九点过后,村里的猪羊鸡狗皆睡了。六月中三十多度的高温,到了夜晚凉了些许。老马睡在客厅东边的竹床上,他的额头和肚腩常挡住了门口南来北往的晚风。兴盛睡在他自己屋,大夏天睡不了床,铺个凉席在地上,借着地凉睡着了。致远主动要求睡炕——后屋里老马的那张水泥大炕,铺着凉席、开着风扇,硬邦邦的跟睡床果然不一样,稀奇得很。在被巨大无边的漆黑和安宁包裹的乡野小村里,致远很快睡着了,还睡得特甜特踏实。对他来说,那一晚是他婚后回桂英家里最开心的一次。

第二天兴盛一早起来去果园干活了,致远也想去果园观光观光,兴盛硬是不让他下地,最后买菜做饭、喂猪羊鸡狗、接水洗衣这些事儿全落在了他身上。致远没在乡村生活过,对马家屯几乎不了解,还不是老马指哪儿他去哪儿,老马让干什么他便干什么。心心念念的家里的果园没去成,村里的商店、医疗站、卖菜的、卖肉的、卖豆腐的甚至村委会他倒是走了个遍。

第三天是六月二十一号,得去西安了。中午吃过饭,致远和兴盛开始给老马收拾东西,衣服、日用、小零碎……很快塞满了一大箱子。兴才他们也来了,说好下午四点只让兴波开车送两人去西安,结果六十多岁的两位婶婶和家里的弟媳妇、小孩子全来了,客厅里你一句我一句热闹得很。老马坐在人堆中不怎么吭声,但几乎所有人说完话无意识地会扫一扫他脸上那阴暗的黑褶子。

下午三点全家老小十几口去兴才家里吃饭,二婶和两个弟媳妇特意备了一桌小席面。四点钟大伙儿又一股脑过来送行。临行前邻舍的人听到消息也纷纷出来了,一传十十传百,巷子里看热闹的人摘着菜、抽着烟在各家门口等着车过。

临走的时候屋子里挤满了人,七八个前后巷的老头和村里的领导也专程来家里送老马,老马坐在躺椅上轻描淡写、宠辱不惊地招呼着众人——果然一身领袖范儿,致远暗暗钦佩岳丈。动身时兴波和兴成搀着老马上车,兴盛和致远搬东西,婶婶和弟媳们竟插不上手。

车子启动后车窗开着,兴波坐在驾驶座上,老马在副驾驶的位置,两边巷子的人不住地抬手打招呼,过了这条巷拐过弯还有很多村里人在等着打招呼。致远晓得他的岳丈在村里当了二十多年的村长,可没想到动静这么大、场面这么隆重,总听桂英说老头这不好那不好,今天见了这架势,致远对岳丈的评价一改往常,他反倒认为是桂英对父亲有些偏见!

离开村口时村口还站着十来个人在摆手送别。四条狗更舍不到,老马骂了一里路才停下脚。致远坐在后面环顾窗外的风景,也恋恋不舍。倒是老马没什么感觉,毕竟脚好了他就回来了,村里还有很多事离不开他呢。

下午六点多到了西安预定的那家宾馆,停好车后,兴波扶着大伯,致远大包小包地提着行李,一路走走停停,七点多才到宾馆。致远觉得明天进高铁他一个人搞不定,于是留兴波帮忙送到高铁站,兴波也乐意送到站上。第二天六点钟三人动身了,一路上不方便但还顺利,九点钟,致远和老马总算踏进了去特区深圳的高铁上。

一路上翁婿两人话不多,偶尔聊几句。中午饭后,老马烟瘾犯了撑不住了,要去抽烟。高铁上明文写着禁止吸烟,他忍了三个小时,实在没法子,从包里掏出水烟袋,摇了摇仓水,填上烟丝,要去卫生间吸。

“爸,高铁上不让吸的,会罚款的。”致远凑过身子小声提醒丈人。

“哎呀!没事!”老马摆摆手缓慢说完,遂起身,致远赶忙上去搀扶。

“罚款很重的!”致远小声又劝。

“我在厕所抽鬼知道呢?”老马白了女婿一眼。

致远不说了,扶他到了卫生间,然后在门外守着。

老马从老板裤的大裤兜里掏出水烟袋,用打火机点着,靠在窗上开始吸烟。审视窗外飞驰而过的关中绿野,想着自己第一次去离家这么远的地方生活,心里美滋滋的。烟气缓缓而出,为窗外的锦绣故乡添上了一层朦胧,煞是美丽!老马陶醉不已,见一锅烟快抽完了,放慢了节奏,慢慢吸,顺便站会儿舒展舒展膝盖。

叮叮叮叮叮叮……一股高分贝的铃声老马脑门上传来,老头吓得一哆嗦,不知怎么回事,愣在那儿。

“啊呀!”致远一惊,反应过来是烟雾警报响了,暗想这下不好了。

“爸,出来吧!让烟雾散开就没事了!”何致远轻敲卫生间的小门。

高铁卫生间的门开了,老马缓缓挪出身子,先朝两边车厢望了望,两边车厢的几十人亦将脑袋垂在过道上回望老马。老马面无表情,此时两边的过道上分别走来一个穿制服的列车员。

“对不起!对不起!老年人不知道不能抽烟!不好意思!”致远向两边的列车员频频致歉。

其中一位年轻的列车员从老马和致远中间挤过来,去查看卫生间,退出来后用手掌拨弄着眼前的烟雾,说:“这么大的烟雾!要罚款的!”

“是是是!”致远点头哈腰地回应。

“同志,我抽了两口烟,警告一下行了吧!”老马竖着两指在空中晃动。

“两口烟能引发烟雾警报吗?”另一位年长的男性列车员瞅了老马一眼,继而拿出小本子和笔——写罚款单。

“没事没事,我们接受罚款!”致远担心老马的脾气上来引起争执的话罚得更多。

“大爷,您这东西还冒着烟呢?”年轻的列车员指着老马手里的水烟袋说。

众人齐刷刷地低头看水烟袋,老马举起水烟袋用拇指压着烟仓高声说:“小伙子,这不是啥东西,记住,这叫水烟袋——老祖宗用的!”

小伙子捂着嘴笑了。

年长的列车员撕下罚款单交给致远,致远问:“扫码还是现金?”

“现金!”

“呃……我得凑一下,稍等哈。”致远大步走回了座位上,从上面放包的搁架上取出背包,从背包里取出钱包,一看——不够!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在身上和包里搜零钱……

“你去吧!”开罚单的示意另一人去收罚款,他扭头先走了。老马跟着那小伙子往座位走。

现金不够,致远很尴尬,问左右的乘客借现金,问了三个人,均没有。

“差多少?”老马有点烦躁。

“两百多!”

“罚了多少?”

“五百!”

老马听到五百时瞪了一眼,又快速收回他的惊讶,然后从裤兜里取出黑牛皮的小钱包,拿出五张给穿制服的小伙子,小伙子于是离开了。

“你连五百也没有?”落座后老马微怒。

“来的时候带了很多,这不给婶婶和小孩红包了嘛?英英说不带东西直接给红包!”

“英英说英英说英英说……哎!”老马长叹一声。

翁婿两人又沉默了,致远无奈掏出手机随意浏览。

过道那边的年轻人瞧了许久的热闹,终于忍不住,指着老马小桌上的水烟袋说:“大爷,您这是个稀罕玩意啊!”

“那可不!”

“这怎么抽呀?好抽吗?”

“就这样呗!”

“铜的吧?”

“红铜!纯的!抽了几十年了……呃五十年是有了!”老马略微得意地捧着水烟袋来回端详、指点。

“边上还有雕花呀!”

“不是花!这边是弥勒佛,这边是山水画,我专门请老师傅刻的呢!”

“嗯!是个好东西!您这水烟劲大吗?”

“噗……自己买的上好的烟叶,劲儿肯定大!”

“烟气是不是也很大呀?”年轻人不怀好意地先笑了。

“你这个小伙子!”老马用食指点了点那人,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