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论交通的便利(2/4)

等他们终于从汾河回来,刘焕不仅人黑了一圈,还瘦了一大圈,这些年养尊处优养出来的肉肉全都掉了不少,还比读书时瘦了一大截。

倒是精神了不少,就是手脚和耳朵都有冻伤的痕迹,让刘尚书夫人好一阵心疼,不过看孙子这么精干了,她还是高兴的。

当年,汾河并没有疏通,一直到第二年六月才通,一起通的还有渭水。

通航的时候,周家不仅跑去渭河边上凑热闹,周四郎还准备了大量的货物从京城走汾水去了代州,从此,他们家的商路又开了一条。

但皇帝似乎发现了周满和白善另外的用途,从此热衷让他们外派。

派周满巡视各地医署,派白善巡察各地粮道政务,顺便收集河道图,白善因此做出了分段治理的具体政策……

京城的安逸生活从此一去不复返。

夫妻两个偶尔会在外地遇见,偶尔会在京城碰头。

运气好的时候,他们能在京城呆个一年半载,运气不好时,一年半载都要在外面跑动。

好在河道一条一条的疏通,工部和翰林院手中制作的河道图越来越详尽,白善手里握着的图点亮的越来越多,他们出行要方便很多,有时从京城到江陵一带,三日便可到达。

而漕运建设非一日之功,期间还要考虑到农忙时节,朝廷只在农闲时发布劳役令,招收民工,除各地不屯田的驻军外,他们每年用在河道上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

所以漕运从提出到朝廷认为完成,整整用了十二年的时间,而这成了高宗一生里诸多功绩之一。

这一次河道疏通,主要是疏通和建造码头,次要才是挖一挖河道,让两段看上去不是那么远的河水互通起来,使船通过。

感谢大晋粮食高产,商业发达,每年税收不断,这才支撑得起这么大的消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