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这块地没人要?(3/4)

毕竟研发才是一个产业的前端,研发出来了,自然集聚效应也就随之而来。

而且,成立才3个月的果核是未来,华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在。

严东明又散过了烟,“那这么说,实际上你要的地块,工业用地的比重并不大就讲的通了。

今天你们的资料,我们专门开会讨论过,分歧很大,很多人认为你们是打着工业的旗号做房地产。”

吴楚之接过后,笑了起来,“其实这要看城市规划,锦城这边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我个人认为,对于科研型企业,集聚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想当然的划一块郊区的地来集聚。

科研人员和工人可不一样,他们在择业的时候会更考虑周边的配套和便利程度。”

严东明苦笑起来,他知道,吴楚之是在暗指高新西区的失败。

锦城高新区是锦城发展最好的区域,gdp常年霸占锦城第一区。

锦城高新分为两个板块,位于城西的高新西区,以及位于城南的高新南区。

但两区发展配套不为均衡,尤其是高新西区贡献了高新绝大部分税收和gdp。

但西区的配套与南区相差太远,所以高新区常被调侃为西区养南区。

高新西区发展现状为高新科技产业园,而南区发展现状为高新科技互联网创新。

说白了,西区工厂很多,自然直接gdp贡献高,纳税也相当可观,而南区是以互联网、商业、居住为一体的现代新城,直接gdp贡献没那么明显,纳税也没有那么高。

但是如果按照吴楚之所提出的地方有效gdp和社会贡献来看,西区则被南区完爆。

而且西区的优势也在逐渐的减小,很多企业反应,人员的流失是很重要的因素。

毕竟,人除了衣食住以外,还有通行、子女教育和全家医疗的需求,这是高新西区的配套短板。

特别是后两者,教育与医疗,与毗邻市中心的南区,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你说说你的想法。”严东明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工业用地规模,我估算过,果核需要的不超过400亩,毕竟现代集约化生产,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我所需要的土地并不多。

甚至我可以不用单层厂房,采用多层、甚至高层的结构去设计厂房,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

总部基地,我也不需要多大的商业用地,几座cbd足以,所以10年内,200亩是完全够用了。

我的重点是在于员工的住宅,这是我从其他大城市挖人的根本所在,锦城管理机构必须得考虑这点。

对于管理机构的担心,我表示赞同,我可以承诺,果核的房子不对外出售,只销售给员工。

而员工10年内也不能对外出售,这可以写进协议,甚至管理机构可以直接出文来限制果核房屋的上市流通。”

严东明站了起来,拿出锦城地图,在上面寻摸着。

吴楚之见状,继续说了起来,他要争取更好的地块,必须要有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亮出来。

“基于果核未来的职工结构,我是想管理机构在考虑地块时,能够为此构建一个‘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年轻化科研社区’。”

严东明的眼睛亮了起来,“怎么做?”

吴楚之嘿嘿一笑,“产城融合,打破锦城城市圈层的界限,不要人为的将新兴产业的工业区与城区割裂开来。

比如电子类,本身没有什么污染,没有远离城区的必要。完全可以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锦城的初期规划一直是产城分离,这就实际造成了主城区的空心化。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

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