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闪电(2/4)

“不少,有上千份吧。其中最著名的是1998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长江抗洪纪录片中,无意间清晰地摄下了一个球状闪电。”

“张老师,最后一个问题:在国内大气物理学界,有亲眼看见过它的人吗?”

张彬又抬头看窗外的夕阳:“有。”

“什么时间?”

“1962年7月。”

“什么地方?”

“泰山玉皇顶。”

“您知道这人现在在哪儿吗?”

张彬摇了摇头,抬腕看了看表,“你该去食堂打饭了。”说完拿起他的东西径自朝外走去。

我追上了他,把这么多年来自己心中的问题全部倾泻出来,“张老师,您能够想象有这么一种东西,以一团火球的形式毫不困难地穿过墙壁,在空气中飞行时你感觉不到它的一点热量,却能瞬间把人烧成灰?有记载它曾把睡在被窝里的一对夫妻烧成灰,被子上却连一道焦痕都没留下!您能想象它进入冰箱,瞬间使里面的所有冷冻食品都变成冒热气的熟食,而冰箱本身还在不受任何影响地运转?您能想象它把您的贴身衬衣烧焦,而您竟没有感觉?您说的那些理论能解释这一切吗?”

“我说过那些理论都不成立。”张彬说,他没有停步。

“那么,我们越出大气物理学的范围,您认为现今的整个物理学,甚至整个科学能解释这现象吗?您就丝毫不感到好奇?看到您这样,我真比见到球状闪电还吃惊!”

张彬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第一次正视我,“你见过球状闪电?”

“……我只是比喻。”

我无法把内心最深处的秘密告诉眼前这个麻木的人,这种对大自然那深邃神秘的麻木充斥着整个社会,对科学来说早就是一种公害。如果这种人在学术界少一些,人类现在说不定已飞抵人马座了!

张彬说:“大气物理学是一门很实用的科学,球状闪电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现象,在国际建筑物防雷标准iec/tc-81,以及我国1993年颁布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都没有考虑到它,所以,在这东西上花太多的精力,意义不大。”

和这种人真没什么太多的话好讲,我谢过他转身走人。要知道,他能承认球状闪电的存在,已经是一大进步了!直到1963年,科学界才正式认同这种闪电的存在,这之前,所有的目击报告都被断定为幻觉。这一年的一天,美国肯特大学电磁学教授罗格?杰尼逊在纽约的一个机场亲眼看到了一个球状闪电,那个直径约二十厘米的火球穿墙进入一个机库,穿过了机库中一架飞机的机身,又穿墙飞出机库消失了。

当天晚上,我首次在google[1]主页上键入“balllightning”主题词搜索,不抱太大希望,但搜索结果中的网页竟达四万多,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准备为之付出全部生命的东西,全人类也在关注着。

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炎热的夏天到来了。夏天对我的意义多了一层:雷雨将出现,这使我感觉自己离它更近些。

这天张彬突然来找我,他给我们上的课在上学期就已结束,我几乎把他忘了。

他对我说:“小陈,我听说你父母都不在了,经济情况比较困难。今年暑假,我有一个项目缺一个助手,你能来吗?”

我问是什么项目。

“是对云南省一条设计中的铁路进行防雷设施的参数论证,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在国家正在制定中的新防雷设计规范中,计划把以前全国通用的的落雷密度系数改为依各地区的情况分别制定,我们是去做云南地区的观测工作。”

我答应了他。我的经济虽不宽裕,但还过得去,答应去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实际接触雷电研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