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地狱级难度(2/2)

中国这方面的人才虽然不多,但是仍然有不少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人才和本土培养的人才。

现在是战争时期,这些人学无所用,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如果自己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科研、生产环境,再给他们一定的报酬,一定能够招揽到优秀人才。

在技术、工艺方面,赵立冬还有一个巨大而独特的优势,那就是他了解青霉素研发的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流程。

目前,即使美国在这方面,也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没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确定的技术方向。

但是作为穿越者的赵立冬,知道后世的技术方向和成熟的的工艺流程,可以大大减少试错成本。

这一点,要归功于赵立冬的表哥。

他前世的表哥就是制药专业毕业的,曾经力劝赵立冬学习制药专业,经常带着赵立冬到制药厂去参观,给他介绍各种设备和制药工艺流程、原材料等等。

表哥介绍的,恰恰就是青霉素的生产技术和流程。

赵立冬虽然不完全懂,但是基本的原理、技术、步骤、流程是知道的。

虽然那个时候了解的是第三代技术,但是反推到第一代技术、工艺,是完全做得到的。

在这个方面,即使跟美国的制药公司比起来,赵立冬也具有重大优势。

“这得一大笔钱吧?”

周成尽管不懂青霉素,但是也知道,建设这样一座工厂,那是绝对要花一大笔钱的。

“没错,却确实需要一笔巨大的投资,我算了一下,至少需要三四百万美元。”

“三四百万!”

这远远超出了周成的想象。

“即使三四百万,还不能很快见效,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成功。”

两年时间里,还要不断地追加投入。即使赵立冬知道了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也不是有了设备和原料就能生产出来合格产品的,中间有大量的技术细节和海量的工程要做。

实际上,如果想达到工业化生产,至少还需要增加一倍的投资才行。

“你到哪里弄这么多钱?我们确实拿不出来钱。”

唉,红党穷啊。好在我从来就没指望他们能拿出钱来。

“不用你们拿钱,我来解决资金问题。”

“你有那么多钱么?”

周成知道赵立冬有钱,但是他也想象不到,赵立冬会有几百万美元。

“虽然没有,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来解决钱的问题。”

“你怎么解决?”

即使去抢日本人,怕是也没有地方能抢到这么多。

“首先建设一个生产磺胺的工厂,我们卖磺胺赚钱。”

磺胺已经大量使用,技术和工艺已经成熟。设备、原材料都已经固定,可以从市场上买到。

从价钱上来说,虽然也比较贵,但是赵立冬还能够承担得起。

技术和工艺问题,赵立冬想让史密斯夫人去解决。

如果她解决不了,也没有关系,大不了赵立冬费点事儿,到格林制药去偷艺,去窃取技术、工艺文件就完事儿。

对于一个懂得技术的优秀情报人员来说,这点事儿简直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