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七十七章(2/2)

沈三娘也知说什么才好,许久之后站起身,说道:“汤冷了就不要吃了,你还饿不饿,灶间火还没有灭,我去给你做些汤饼。”

易青说道:“我不饿,阿娘你身子还没有好,别管我,早点回去歇着吧。”

沈三娘端起托盘,看了易青两眼,终是没有再劝,然后走了出去。

没一会,梁洄见易青书房还亮着灯,走过来探头问道:“睡不着?”

易青说道:“进来坐吧。”

梁洄走进来,易青说了京城的局势,顺便提了提萧山也要去从军之事,说道:“明天你也跟着林县丞一起去粮食铺子走访,生意人最为机警,这次肯定要征粮,朝廷征一石,下面就得加半石。

大皇子二皇子去打仗,他们谨慎得很,一定会自备粮草,蓟州府虽离得远,架不住上面有个官心滚烫的。这些我都不怕,怕的是我离开以后,庐安县这几年的兴旺,就得化为乌有。”

梁洄一愣,易青在庐安县已经近六年,按着她的政绩,早就该升迁。她不怕张转运使刁难,怕的是他把易青调升。

只要易青离开庐安县,张转运使的手就能伸过来。

两人商议一阵之后,梁洄回去歇息,第二天一早就与林县丞去了各大粮食铺子,又与外来的客商聊了许久。

晚上回来后,梁洄说道:“铺子里的粮食价钱还算稳定,只略微涨了些。那些外来的客商说,靠近北边的粮食价钱已经涨了两成,从南边运粮过去,路上的花费也不止两成,所以南边还没有什么影响。”

易青略微松了口气,说道:“今年庐安府照常能过一个好年,待春耕播种之后,明年也就能对付过去。不过还是不能放松警惕,今天我收到州府的公函,让我早些准备明年的赋税。

更可笑的是,以前朝廷减免的,让我补上,说是庐安县富裕了,欠朝廷的,就该还回去。你说这是不是混账,我不想搭理他,随便他去发疯。”

梁洄也哭笑不得,说道:“这还真是,说起来简直笑掉大牙,偏偏他做得出来。不过估计他还有后手,没准下一步真会升你的职,若是升你为州府推官,任谁看了也不能说他在打压你。”

易青笑着道:“那我也没法子,皇上现在只怕也管不了我这边,再说我总不能一辈子做这个知县。”

两人笑说了一阵,易青也不太担心,升她的职,得上报到吏部。现在还没有那么快,总得等到年后官员考核述职的时候,调令才会出来。

州府张转运使来了许多封公函,催缴庐安县往年的欠税,易青当没有见着,完全置之不理。

没过几日,张转运使亲自到了庐安县。

易青见着胖乎乎跟弥勒佛一样的张转运使,他脸上带着和气的笑容,说话也和气,再一次感叹人不可貌相。

“易知县,州府来了许多封公函,都未见你回应,本官做事细致,生怕被底下的人隐瞒糊弄,也担心你没有收到,便亲自前来跟你传个话。

唉,说起来本官也为难,照理说庐安县的欠税不该交,可是大周大敌当前,我们作为大周的臣子,总不能视而不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君分忧,乃是你我的本分,还请易知县见谅,呵呵见谅。”

易青只哭笑不得,她笑着说道:“张转运使这番话,的确令下官汗颜。只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张转运使可能拿得出朝廷往年减免赋税,需得重新补缴的公函?”

张转运使胖脸上堆满笑,说道:“这得靠自觉,有些事情也不一定要朝廷下令再去做。比如庐安县的市坊,易知县不照样没将罚没的土地收缴国库,而是扣押下来留在了县衙的手里,才盖起了周边的商铺瓦子?”

易青淡淡道:“这块地,已经在户部有备案,皇上亲自点头应允,张转运使难道不知?”

张转运使脸色微变,也没有再笑,语气强硬起来:“这皇上亲自点没点头,本官自是不知,也断不敢去皇上面前质询此事。易知县先前要朝廷文书,现在却空口白牙随便一说,实在是前后矛盾。

既然易知县不想补税,本官也不为难你,就按着律法来办吧。市坊得依着律法关闭,等到本官给户部去函,查明这块地的来龙去脉,县衙无违规之后,市坊重新开张也不迟。”

为了过年海货运到各地,摆到铺子里买个好价钱,现在正是市坊生意最为热闹红火的时候。

若是一关门,损失惨重不说,还会引起商户百姓的紧张,对庐安县的名声,更是大的打击。

张转运使说完就要起身离开,易青却没有拦他,只平静地道:“还请张转运使三思,你我都心知肚明,这件事做出来,你恐怕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张转运使转回头,神色阴冷看着她,说道:“那我们就走着瞧!”

他一甩衣袖,大步往门外走去,恰好与匆匆进屋的大憨遇上。

大憨手上挥舞着信,见张转运使挡住了门,眉头一皱,干脆提着他的腋下,把他举起来往外面一放,大声道:“京城来信了,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