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聪明人(2/3)

时至今日,他仍然居住在寺庙之中,严守戒律,只是在上朝议事的时候才换上朝服,一退朝就立即又换上自己黑色的僧衣,因此被人戏称为“黑衣宰相”。

在许多人眼里,姚广孝如此的做法,多少是在与朱棣赌气,对他当初食言杀害方孝孺而怀有忿忿之心。

然而,对于太子朱高炽而言,却并不这么看。

姚广孝所作的这一切,恰恰正是他的精明之处。

他与朱棣相交多年,精心辅佐,岂会不知道朱棣的为人?像方孝孺这样宁折不弯的性格,和他在天下儒生士子中的声望,朱棣既然不能用之,又岂能容他留在世上?

当初姚广孝之所以出言为方孝孺求得朱棣的一语承诺,果真是想要保全方孝孺的性命吗?

朱棣毕竟是太祖朱元璋的儿子,也是诸王之中性格最像其父的一位。

当年太祖皇帝创立大明天下,登基之后没有多久,便雷厉风行,接连处理的几件大案,位重如胡惟庸,年长如李善长,功高如蓝玉等等,最后都是什么样的下场?几件大案牵涉其中而死的那些官吏,又有多少?

有人说,这是太祖皇帝高瞻远瞩,在为今后布局。

这些人都是位高权重,功高震主,而且党朋遍及朝野。太祖皇帝唯恐自己百年之后,太子朱标难以震慑驾驭他们,因此提前为他清除道路,剪除这些隐患。

此言不无道理,不过说到底,还是无论如何高的功劳,怎样重的权位,也不可以有丝毫威胁到皇权的至高无上。

所以无论你姚广孝在靖难之役中有如何高的功劳,终究还是一介臣子,还是朱棣手中的一枚棋子,绝不允许有他难以操控的局面。

你越是功高,越是算无遗策,也就越是危险。当皇帝把能够赏赐给你的一切都赏赐给了你,已经赏无可赏的时候,也就是你到了尽头的时候。

所以姚广孝一定要出世,一定要保住自己出家人的身份,只有这样,才能表明他对于世俗的荣华富贵,对于名利地位,毫无野心,对于皇权也就没有了威胁。

然而要违抗朱棣的诏令,拒绝还俗,就必须要有一个理由,否则便实在说不过去了。而方孝孺的事情,却正好是一个最佳的借口。

出家人也毕竟还是一个人,也难免会有情绪,难免会有脾气,于是抗旨不尊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起来。

这样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朱高炽想。

就像是隆平侯张信,当初若无他的告密,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只怕根本就没有机会起兵,发动靖难之役了,更别提后来北面称孤,登基为帝了。

立下如此大功,他却在朱棣登基之后,一面将其女儿嫁入皇家,成为了皇亲国戚,一面又利用这样的身份侵吞些田产,谋点私利,干些鸡鸣狗盗的行径。

但是于有私之处显无私,恰恰是他的这些行径,却令得朱棣对他放了心,认为他鼠目寸光,只贪图这些蝇头

小利,胸无大志,自然也不会对皇权有什么威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