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忠于君与忠于国(3/3)

了他的建议,马上着手开始整顿内政。他罢免了一批无能的营私之辈,提拔了一批忠君爱民的官吏,伍举、苏从也在提拔之列。

即位之初,楚庄王之所以不问政事,沉湎酒色,并不是一味淫乐,而是借酒色的外衣伪装自己,在静默中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帝王昏庸时,小人的丑恶面目更容易暴露出来。他借着淫乐辨明忠奸,为“一飞冲天”做足了准备。接着,这位雄心勃勃的国君就开始了他对外称霸的旅程,楚国很快就成为可以与晋国这样的大国匹敌的国家。

平定了若敖族的叛乱以后,楚国令尹子越椒被杀。孙叔敖在这时候登上了楚国的政治舞台。他是个很有才干和魄力的人,祖父蒍吕臣曾经是楚成王的令尹,父亲蒍贾曾任楚国司马,被子越椒所杀。父亲被杀害以后,他跟随族人逃难到期思。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他曾“决期思之水,而灌云雩之野”。关于孙叔敖如何当上令尹,有很多传闻。《吕氏春秋》认为他与沈尹茎交好,楚王要封沈尹茎为令尹,沈尹茎向他推荐了孙叔敖。而《史记》则记载孙叔敖是被虞丘子举荐的,虞丘子辞掉相位,让孙叔敖取代了他。

孙叔敖治理楚国期间,一方面实行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的治国模式,“施教导民,上下和合”;另一方面又“奉旨循理,恤人体国”。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法令是用来引导人民的,刑罚是用来禁止奸佞之人的。他认为“奉职循理,为政之先;恤人体国,良史述焉”,并称孙叔敖为“循吏列传”之首。《吕氏春秋》中有“荆王於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的记载,由此足见孙叔敖在治国方面的卓越能力。

孙叔敖为楚国制定了健全的典章制度和法令法规,但是他也不是一味地重刑罚、轻德教。孙叔敖做楚国宰相时,“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健全的法律制度使楚国上下,军、民、农、商都有法可依,各司其职。在他的治理下,楚国人民生活安定,国势也越来越强大,楚庄王一步步成为一代霸主。孙叔敖做丞相以后,“锺天地之美,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家富人喜,优游乐业”。

孙叔敖为楚庄王成就霸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除了在治国方面的成就之外,他在其他方面也成就显著。晋楚邲之战中,在楚庄王前去迎敌、群龙无首时,他下令楚军进攻晋军,使这场在楚庄王争霸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战争取得了胜利。另外,他还兴修水利,除了早期在期思修建的灌溉工程外,他还在江陵境内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库。

他还曾派人修筑沂城。沂城是楚国北进的基地,沂城的修筑使楚国在与晋国征战方面实力增强,为楚国与晋国的抗衡准备好了条件。据说楚庄王曾经认为楚国的钱币太轻,因此要求在铸币的时候,改铸更大的重币,然而百姓生活中却用不到那么大额的钱,因此觉得十分不便,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

于是孙叔敖便向楚庄王进谏,请求去重币,楚庄王接受了他的谏言,又将钱币恢复成了原来的形制,人民的生活很快又恢复了正常。楚庄王准备举师伐晋,称对进谏的人杀无赦。孙叔敖冒死进谏,最终“楚国不殆,而晋以宁”。在孙叔敖的治理下,楚国国力得到快速发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很快便坐上了霸主的宝座。

(本章完)

/104/10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