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着述《春秋》(3/3)

可以说他就是秦朝灭亡的导火索。

吕不韦于是拿出重金,谢过赵光便匆匆回府。几天后,由赵高安排给嫪毐假净身,其实只是做了个样

(本章未完,请翻页)

子,并未伤及紧要之处。一个月后便安排嫪毐进宫。事后,吕不韦为表达感谢,安排赵高做了中车府令。

嫪毐直接被分到赵太后的寝宫,从此,二人夜夜        颠        鸾        倒凤,乐此不疲,几日后赵太后荣光焕发,嫪毐却形容憔悴。行房事方面,永远是女人比男人承受能力更强。赵太后对吕不韦的安排很满意,因此朝中大事都听吕不韦安排。

此举并未瞒过华阳太后的眼线,但是华阳太后知道,如果此时揭露赵太后的淫        乱,必然会牵扯到吕不韦,而且惩罚赵太后必然会在秦王政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因此赵太后吩咐自己的眼线保守秘密。夏太后自成蛟离开咸阳便身体不好,很少过问政事,因此并不知晓内情。

吕不韦门客中有个叫孔舒的儒生,齐国人,以敢于直言着称。他到秦国后,发现秦国人很多行为都不符合礼制的规定,相较于礼仪之邦的齐国,秦国人堪称野蛮粗俗。他又性格直爽,碰到不合礼仪的事情总要说上几句,因此在门客之间并不受待见,只有吕不韦认为他有真才实学,一直以上宾待之。

自嫪毐进入吕府后,孔舒就很瞧不起嫪毐的粗鄙。一次宴席上,嫪毐边吃边大谈街闻巷议,唾沫横飞。孔舒气愤不过直接离席而去。

后来听闻吕不韦送其入宫,更是义愤填膺,便觐见吕不韦,道:“吕先生怎也与嫪毐这等人为伍?秦人原本是为周天子牧马的,出身低贱,是鄙陋之邦,不懂礼仪,我原本以为吕先生要匡扶秦室,修明礼仪,不曾想竟也这般屈辱!”

吕不韦虽然认为儒家的一些主张大有可借鉴之处,但一向对儒生的清高不以为意,孔舒的话也不想放在心上,便打哈哈道:“我听说成大事的人不会计较细微之处,齐国修明礼仪,却也难逃国势日衰的命运!”

孔舒闻此更是气愤,道:“天下奉周礼日久,今秦国不修礼仪何以君天下?天下之人均以为秦国粗俗,必不堪其辱,秦国霸业难成!”

吕不韦竟然被说得哑口无言,忽然意识到孔舒所讲问题的严重性,拜别了孔舒后,吕不韦在府中冥思苦想数日,秦人在天下人心中粗鄙无礼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天下人对大秦的认同度,如果不解决,统一大业就难以完成。思来想去,不得其解,吕不韦决定亲自拜访孔舒。

第二日,吕不韦屈身到孔舒客房拜访,道:“请先生教我如何改变天下人对秦国人粗俗无论的看法?”

孔舒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大秦并不缺少立德、立功之人,唯独缺少了立言之人!”

吕不韦心中豁然开朗,心想天下人都认为我秦人无修养文化,今日我若将天下着述收集到秦国,编纂为一部巨着,则天下着述均藏于秦,定然可以向天下人昭示我秦人的文治。于是吕不韦招集门客一百多人,开始进行着述《春秋》。

秦王政三年,经过吕不韦近四年的努力,秦国国内安静,国外诸侯仰慕!于是吕不韦建议继续秦昭王时期定下的远交近攻策略,蚕食临近的各诸侯国。秦王将目标锁定了三晋,这得到了华阳太后的认可。

为了争取夏太后的支持,吕不韦向华阳太后建议暂不把赵国作为进攻对象,因为此前赵国与秦国互换人质,如果开战,则成蛟危在旦夕,夏太后和韩启必然坚决反对,上下不齐心则战争难以取胜。于是华阳太后采纳了吕不韦的建议,赵国不在进攻之列。

夏太后明白吕不韦这是在对自己示好,这样,她也就不能再对秦国攻打韩国说什么了。如果为成蛟说话,秦人还会以为她顾念大秦的王子,而此时如果为韩国说话,那秦人肯定无法容忍她眷恋故国。因此攻打韩国时,夏太后也选择了沉默。

于是秦王在三月命蒙骜率军攻打韩国,蒙骜听从了吕不韦的建议,善待归属的百姓,因此遇到的抵抗并不强烈,先后夺取韩国十三个城邑。十月,又攻打魏国,攻占了两座城池,各诸侯都为之震惊,再也不敢小瞧年幼的秦王。

吕不韦在朝廷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他在国内尽可能轻徭薄赋,不扰民,国内几年连续丰收,郑国渠也已经开始修建,为对外战争营造了安静的内部环境。

(本章完)

/104/10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