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章 家乡菜(3/5)

恐怕不止面包,好多难吃的米国食品,诸如各种速冻微波炉加热食品、各种可以大量购买冰箱里放几周的食品,都跟分散居住有关。这种居住模式本身就给日常食品的大工业生产提供了市场。

不只华人在这边吃不惯,便是其他国家的游客,比如说法国人,到了米国也难以适应,有的留学生会被美式食品逼得崩溃掉。

米国人的生活质量事实上远不如我国发达地区,米国人的生活是高科技加粗糙生活。

沈雪笑道:“有这么难吃吗?我试试。”

她接过面包,还没有吃,只闻了一下,直接就递还王林:“这什么怪味道?闻着我就没食欲了。”

王林把面包全部丢掉了垃圾桶:“算了,我们出去吃饭吧!孩子们也累了。我之前问过工作人员,拿到小徽章之后即便中途离开了大都会博物馆,当天在闭馆前仍然可以返回博物馆。”

刚才购票的时候,虽然说是自由捐赠,但其实也有一个标准的,大人是25美元一个人,小孩是12美元每人。

这个价格挺贵的,因为在国内,很多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

大家也都饿了,只得出来吃饭。

经过博物馆大堂时,看到那边的拍摄还在进行,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在观看。

李文秀道:“找家中餐馆吧?”

王林嗯了一声。

纽约的中餐馆并不难找,有一片地方,那里几乎都是华人,被人称为华人在纽约的殖民地,唐人街也有很多中餐馆。

王林他们在纽约没有车用,打的士前往。

纽约打的士是很昂贵的,不过对王林来说也不算什么。

的士司机带他们来到了曼哈顿华人聚集区的唐人街。

纽约唐人街的居民以华人为主,华人的商业活动也集中于此。住在唐人街,就像在大陆、香江等其他华人小城一样。通用的语言主要是国语,也有各地方言。中餐为主食,许多街口有中文报摊。开车可以听到中文广播,晚间看的电视是中文电视。在米国,只有唐人街有这样的条件和氛围。

唐人街最大的特点是在这个区域的居民几乎全是华人。同时,华人也在此从事商业活动,主要是开商店、饭店和礼品店。

商店的三分之一是餐厅,街道两边摆放着堆积如山的水果、药材、海鲜摊位,卖百货的大婶及漂亮的中文招牌混杂在一起。

在纽约生活着几十万华人,唐人街有着百年历史,这里不仅是一条街,而更像是一座城中城,周边几十条街道全是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