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两个故事(3/4)

穷人急忙说:“要让富人和我一样穷,干一样的活。如果富人还是富人,我就不再抱怨了。”

老天答应了他,把一位富人变成了和穷人一样穷的人。并给了他们一家一座山,每天挖出来的煤当天可以卖掉买食物,期限一个月之内挖光煤山。

穷人和富人一样开挖,穷人习惯了干粗活,挖煤这活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车煤到集市上卖了一些钱,用这些钱他全买了好吃的拿回家给老婆孩子解馋。富人平时没干过重活,一会停一下还累得满头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强挖了一车拉到集市上卖,换来的钱他都只买了几个硬馒头,其余的钱都留了下来。

第二天穷人早早起来开始挖煤,富人却去逛集市。不一会儿带回来两个穷人,这两个穷人膀大腰圆,他们二话没说就开始给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边指手画脚地监督着,只一上午的功夫就挖出了几车煤。富人把煤卖了又雇了几个苦力,一天下来他除了给工人开工钱,剩下的钱还比穷人赚的多几倍。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穷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赚来的钱都买了好吃好喝的,基本没有剩余。而富人早就指挥工人挖光了煤山,赚了不少的钱,他把这些钱投资做起了买卖,很快又成了富人。

结果可想而知,穷人再也不抱怨了。

老人家说道:“爱因斯坦曾说,要改变一个人的固定思维,比分开一颗原子还难。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多么的牢固,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人的思维方式太牢固了,总是用固定的思维考虑问题,那往往都看不到另一面的答案。”

听完这两个故事,王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老人家虽然并没有正面评论别人的举报,却通过这两个故事,表达出了他的处理意见。

“每个人的机遇都是平等的。王林出身工人家庭,他的机会并不比别人多,他的起跑线并不比别人高,但他有自己的富人思维,他能发财致富,这一点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我们国内,像王林这样的富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老人家语重心长的说道:“我希望国内多出一些王林这样的人物,最好每个人都是王林,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人,过上富裕的生活。那么,我们国家就真正的富强起来了!”

王林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真的没有想到,老人家如此关心和爱护自己,也如此理解自己!

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就是被理解。

王林过上了富人的生活,这是好事,这不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这不是问题!如果谁能安排23万人就业,他也可以过上富人的生活。只要他有这个能力,那就不是问题!国外的富人,他们开着私人飞机,拥有私人游艇,他们的生活,比王林过得更富裕,希望有一天,王林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这一句话,就给王林的富人身份定了调子。

现场有很多人,都听到了老人家的这番话,他们对王林自然也有就了更多的了解。

老人家每次来申城,都会到王林的工厂视察,或者召见王林。

这里面的含义很深远。

老人家和王林并没有什么交情,他也没有必要护着王林。

但王林是申城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王林是第一个依靠做国库券生意而成为百万富翁的人。

王林也是第一个以民营企业和国企合作成功,并安排了20多万人就业的典范。

这样的人如果倒下了,那申城的改开,又将迎来指责和质疑,改革的路,也将变得更加曲折。

王林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响应政策,顺着政策而行。

听政策的话,能发家致富,这应该是好事,而不能树为打击的对象。

王林能成功,是他的本事,他能以一个平民百姓的身份,过上富人的生活,恰恰证明改开的路是正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