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阶层是空气墙,看不见却存在(3/4)

“同志,这没办法,你这表虽然是新的,但也维修过了。我们只能减价才能卖出去。算你三十块钱的折旧费,已经很便宜了。你换不换?”

“换!”王林再次掏钱,换了一块上海牌的女表。

这是一款新出的款式,带日历和星期,精美异常。

王林把沈雪送的那只表戴在手上,又到附近逛街。

附近有一条商业街,两侧全是小摊位,卖什么的都有,最多的就是从广州那边贩卖过来的时新衣裳、丝袜、皮鞋、发夹等物。

王林看到一个卖连衣长裙的摊位,不由得驻足留连。

摊主是个姑娘,手里拿着一根米尺,热情的招呼他:“同志,给爱人买条裙子吧!”

“呵呵,你怎么知道我有爱人了?”王林笑。

“你长得帅啊,又是纺织厂的工人,你们这样的男人,找爱人太简单了!”摊主嘻嘻笑道,“你爱人多高?多重?我给她选一条裙子,包准她喜欢!”

摊主很会恭维人,这话让王林很受用,笑道:“我爱人她一米七,98斤左右,比你苗条,身材比你好。”

“哎哟,同志,你夸她就夸她,你损我干嘛呢?”摊主笑着,把米尺往脖子上一挂,指着一条藕绿色的长裙:“这条裙子好,这是长袖的,这种天气也可以穿,外面罩一件小皮衣或者配一件牛仔衣都可以。”

“绿色的?”

“红男绿女啊!女人穿绿的特别显俊俏!特别是肤色白的女人,穿绿裙子更打眼了。”

“多少钱?”

“这条裙子我平时卖35元一条的,今天我看你和我有眼缘,就卖你25元好了!”

“这么贵?”

“同志,你看这布料!你看这吊牌!这可是真正的港货,不是广州货。你看这款式,多么的时髦啊!是不是?千金难买一笑,这几十块钱能买你爱人一个喜欢,就更划算了!”

“呵呵,还港货呢!”王林笑了笑,“十块钱,卖不卖?”

“十块?同志,你可真会开玩笑!”摊主一脸的委屈,但眼神里有一种狡黠的笑意,“再加五块!十五块钱卖你了。”

王林并不知道这裙子值多少钱,但他可以换算一下物价。

80年代的物价并不低。

很多人怀念以前的低物价,其实是表错了情。

王林所在的工厂,效益、福利都算极好的,工资也就80块钱,鸡蛋在涨价前是元每斤,肉价是元每斤,蛋价没有可比性,就拿肉价来说吧,三十年以后,就算发猪瘟那两年,肉价涨到35元每斤,比起1988年的肉价来,也只涨了二十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1988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为1119元,而2019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2359元,也就是说在三十来年里,该数据上涨了倍!

从这两组数据对比,哪个年代更好,一眼就看得清楚。

就以20倍的涨幅来计算,这条裙子以后卖200块钱,应该差不多了,毕竟这是地摊货,并非什么大品牌。

这也是王林还价十块钱的原因。

“就十块钱,不卖我走了。”王林作势要走。

他刚一抬脚,手臂就被摊主拉住了。

“哎哟,同志,你也太会还价了!我从来没卖过这么低的价,今天真的是头一回哩!还要不要买双玻璃长筒丝袜?两块钱一双!”

“两块钱一双?买一送一还差不多!”

“哎呀,你这个男同志,比妇女同志还会讲价!算了,算了,你是老顾客了,两块钱两双,卖你了。”

王林付了钱,提着袋子,继续往前逛,经过一个服装摊时,一个妇女拉住他,笑眯眯的问道:“同志,你这裙子多少钱买的啊?”

“怎么了?”王林看到她摊子上有一样的裙子,便道,“你的卖多少啊?”

“九块八!”妇女做了个手势,“肯定比你买的便宜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