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马萨瓦港开始兴建(1/2)

非洲。

马萨瓦港。

苗玉凤英姿飒爽的在港口上检查着港口的情况。

马萨瓦港非常的陈旧,是上世纪由欧洲人建造的,只能停靠小吨位的船舶。

油轮无法停靠,大型的货轮也无法停靠,所以建造工程量非常的大。

不过,资金到位,一切都不是事。

吴潇现在手握着充足的资金,这是从发展银行申请来的特别贷款。

有了钱,从国内请来了最好深水港施工单位。

建成指日可待。

港口的地面设施也很简陋。

装载设备也都很简陋,达不到原油储备库的要求。

吴潇也从国内请来了最好的建筑队,开始进行陆地上原油储备库的建设。

有国家的暗中支持,吴潇做这些事都顺风顺水的,毫无阻碍。

马萨瓦港的郊外,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样子。

这里正在进行橡胶加工厂和初级石油提炼场的建设。

而马萨瓦的市内,也开始涌动着一股大兴土木的热潮。

这是吴潇带来的江东市的同乡们在进行着各种投资。

吴潇要把马萨瓦市打造成厄国的开发区。

要把马萨瓦市改造成一个样板,一个类似于大周国特区的样板。

要以马萨瓦市的腾飞,带动整个厄国的经济发展。

他的计划得到了厄国总统的大力支持。

因为,厄国总统也需要吴潇的帮助,用马萨瓦市作为他坐稳总统位置的政绩。

在几年前,厄国还是一个军管国家。军方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

军管国家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厄国的百姓一直在与贫困和饥饿做斗争,老百姓对于这种日子十分的绝望。

来自底层的不满,促使军方不得不交权,将管理国家的权利移交给了民选总统。

现任总统地位并不稳固,他急需实实在在的政绩来坐稳位置。

这也是他直接干预马萨瓦港招标的原因。

其实,坐稳总统的位置很简单,只要让老百姓吃饱饭就行了。

但是就算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在厄国目前的环境下,都很难实现。

厄国的很多人还处于极度贫困状态。

比饥饿更要命的是厄国人的生活态度。

厄国地理条件并不差,资源也不差。

整个国家有高原,有平原,适合种植各种作物,而且物产丰富。

但是厄国人习惯靠天收。

在地上随便撒点种子,然后就等着收获。

老天爷赏饭吃,就吃个饱。

碰上饥荒,就饿肚子。

实在挨不过去,就只有死了。

吴潇就是要让改变厄国人的陋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