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朱家三少(3/5)

易青看着孙嵩,听着他连一句拒绝的话都说得含含糊糊的,忍不住笑了:“你真的只觉得朱传文是个窝窝囊囊,没主见的人?”

朱开山的三个儿子,在剧情发展的过程当中,侧重点的确是二儿子传武,可要说最有意思,同时也是最矛盾的一个,那毫无疑问应该是大儿子传文。

简单来说,朱传文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封建好男人的形象,他吃苦耐劳,非常的勤奋,他也是众兄弟之中唯一一个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关东的,期间也是九死一生,有着非常辛酸的经历,所以在三个兄弟之中,他也是非常能够吃苦的。

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如果说整个朱家没有了朱传文,那么山东菜馆的生意不可能那么好,因为就是在朱传文的各种方法的运行之下,他们才掌握了像酱牛肉、鲁味火凤凰这样的招牌菜,同时让整个菜馆越来越红火。

但是作为一......

第217章朱家三少

个非常传统的男人,朱传文也是有着非常大的性格缺点的,他虽然是不怕辛苦,但是他的目光还是过于狭小,对于一些新鲜的事务总是不能很好的接受。

换句话来说,他过于墨守成规,以至于显得有些迂腐。就像在清朝灭亡的时候,他就死活不肯剪辫子,最终还是两个弟弟帮助了他。

还有在离开元宝镇的时候,他将自己的目光始终局限于种地上,不敢有外出闯荡的勇气。

所以总的来说,传文是一个能够靠着自己的勤劳,把朱家过得非常的富足的人,但是也仅此而已,目光的短浅就决定了他的勇气不足,所以他一度投靠了日本人,而他投靠日本人的理由也是非常简单的,他就只是想着保住自己的一大家子,但是在那种战争环境下,他们的命运从来都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那个日本人也只是觉得朱传文还有着利用的价值而已,根本不可能实现对他的承诺。

果然在看到自己的弟弟被日本人打死之后,朱传文才彻底醒悟,原来那些表面的诺言都只是日本人口中的虚幻罢了,所以已经彻底醒悟的传文最终选择了回归自己的家庭,同时也给那个可恨的日本人来了一枪,算是给自己的二弟报了仇。

所以总的来说,朱家的大儿子朱传文虽然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但是也是集合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点,同时也是有着一些人性的弱点。

如果像孙嵩那样,只是简单的认为朱传文是个窝窝囊囊,没主见的人,显然太武断了,没主见的人能骗着要分家的媳妇儿,把她一个人锁屋里?

易青将朱传文的性格特点原原本本的分析了一遍之后,孙嵩傻眼了,听了易青的分析之后,突然觉得就像易青说的那样,朱传文这个角色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看来还是认识不到位啊!

易青见孙嵩不说话了,但是却将剧本收好......

第217章朱家三少

,放在了腿上,知道朱传文这个角色也有主了,接下来还差老朱家的二儿子朱传武。

和剧中朱开山偏爱二儿子一样,原版的作者高老师在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也处处都能看到对传武的偏爱。

在他身上有着一种明显不同与他人的气质与性格,乍一看,这个角色冲动鲁莽,可正是这种少年心性,让他无论做什么都显得不顾一切。

而这种特质,恰恰正是《闯关东》着重弘扬的,面对困难时的“闯”劲和拼搏精神。

朱传武这一角色的感人之处就在于其对命运的不屈与挑战,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人生态度上,莫不如此。

全家外逃去关东找父亲时,软弱的朱传文见到鲜儿追来,只是无奈地干站着吆喝,而朱传武则是干净利落地一脚就把他踹下海去的那一刻,十五六岁的朱传武让人更觉得像是一条汉子。

他不顾一切的特质更体现在对鲜儿的爱上面,很多人在年轻时会有轰轰烈烈的爱,少年的爱是单纯和执著的,因为年少的时候一无所有,经历简单,也就无惧付出,在爱上面的有着至死不渝的劲头。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要产生单纯而执著的爱情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人的心态逐步复杂化,几乎很难再复制那种单纯而执著的爱。

但是朱传武做到了,他用一辈子的生命诠释了那种执著的爱。正是因为朱传武对鲜儿爱的执著与投入,才有了他带着鲜儿离家出走的一幕。

只可惜,命运对于他和鲜儿的爱情设置了太多的障碍与磨难,可传武基于真心的爱并没有屈服,这种对命运的不屈足见其情深意切,更是难能可贵,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可能这也是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地方,称之为“邪性”的原因。

感情上体现出不屈不挠的执著,朱传武的人生发展轨迹同样也是对命运......

第217章朱家三少

的挑战之路。朱传武正是与命运的抗争中,从少年时代的冲动鲁莽一步一步走到壮年时的沉稳大器,从倔强少年一步步变成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