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八旗子弟(3/4)

小日子貌似过得逍遥自在,可实则有苦自知,就算是在称其为“爷”的那些人眼里,最多也就是个乐儿。

这类人在清末民初那个年代,京城里随处可见,衣不妨污浊,食不厌粗陋,行安步以当车,说白了就是穷横穷横的,动不动就是爷祖上如何如何,爷过去如何如何,去各种场面上混事,但真有了事拔脚就溜,看到王爷是真的俯下身满口“奴才”,真的碰见了奴才,甭提多牛B了。

乌世保就是这号人,也就看着体面而已。

如果日子这么平静的过下去,乌世保大概一辈子心安理得的生活在祖辈荣耀的幻境之中,倒也是不错的。

可很快,他这种“好”日子也不复存在了,因一时自负被害入狱,其妻为救丈夫竟被汉奸骗去送给了日本人,不堪受辱的乌大奶奶中元节投身放满河灯的什刹海,有一手制壶绝活的聂师傅,为不当国奴而愤然自残手臂,命运将这两个悲惨人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出狱后的乌世保被聂师傅收留,聂师傅也将一身的制壶绝学传授......

第170章八旗子弟

给了乌世保。

片尾聂氏一家为民族尊严,也为规避乱世决意隐居,临别乌世保赠予至交寿明出师以来的第一个内画壶。

壶身一面画以萝卜缀饰,另一面则刻有唐代王昌龄的七绝《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整部电影的意境立马就升华了。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明明是在笑着讲故事,却偏偏要让观众听出泪来,这一点就非常有意思了。

带着点儿笑,看着半是荒诞,半是凄滄的人生,这大概就是老辈人才有的态度。

就像戏里乌世保从牢里出来,寿爷带他去澡堂时说的那番话:“房子也卖了,银子也没了,大奶奶中了徐焕章的道,吃了眼前亏,跳了什刹海,可是,能怎么着?还得打起精神来做人呐!”

一番话道尽了世态炎凉,人世沧桑。

总的来说,是部好片子,易青在回来的路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部电影,抄写的工作很简单,稍微麻烦点儿的就是修改。

原版的导演李汉祥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也应该是做了许多功课的,电影里有很多清史、旗俗、老京城民俗的知识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