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不见不散(2/3)

比如故事里,刘元把李清带到自己的家里,晚上睡前给她棒球杆说:“我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半夜我要摸到你床上,千万别手软。”

在机场,李清对他说:“你是个好人。”

刘元却只是淡淡地回答:“可能是吧,我也不知道。”

不玩什么高大上,也不屑于去屎尿屁,冯裤子的电影风格其实就在于一个稳,透着点儿中庸之道的味儿,一旦离开了这个,比如他后来拍的《夜宴》、《一九四二》,一个世俗的人非要玩儿高端,结果亏得稀里哗啦。

这辈子,易青可不打算像王家哥俩儿那样惯着他,由得他胡来,毕竟,前世看过冯裤子那么多的电影,易青很清楚,这哥们儿到底擅长什么。

冯裤子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人们日常生活中街头巷尾的话语展现出来,就在于把影像完全耕植于市井语言的土壤里,由此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

在《不见不散》里,刘元妙语连珠:“本来他们智商就低,再不给选点好看的景,不是更看不过去了吗?”

“你把我当成披着人皮的狼了吧?”

李清也不甘示弱:“你太看高自己啦,你顶多也就是一个披着人......

第1123章不见不散

皮的黄鼠狼。”

这些话语,不单展示了语言自身的魅力,还以语言的诙谐和机智,塑造了和谐可近的形象。

刘元约李清到分手的地方相见,伪装自己因车祸失明,在餐厅里上演一段诗情画意般的倾诉:“我的眼前一片漆黑,只有在梦里我才能见到光明,回到阳光灿烂的记忆里。有几次我梦见你,你如此清晰地站在我的面前,使我激动不已,一旦惊醒,心如刀绞,我拼命想看到哪怕一丝的光亮,可我只能听,用听觉去想象。”

这个时候,一个衣着暴露的美女从身边走过,刘元的贼眼立刻尾随而去,李清看出破绽说:“哟,这是谁的钱包?”

刘元立即摘下眼睛在地上搜索着问:“哪儿,哪儿,哪儿呢……我又能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啊。”

这一时刻的葛尤,又回到了《活着》时候的状态,将贪财好色,且执著爱情的草根形象演绎得出神入化。

前些天,葛尤还明里暗里的表现出,不大想继续和冯裤子合作的念头,可是,要是让易青来看,国内这么多导演,真正能把葛尤的特点发挥出来的,也就是冯裤子了。

张一谋不行,陈恺歌也不行。

“你的意思是男主角用葛尤?让他演爱情戏?”

冯裤子说着,同时也在想着葛尤的形象,发际线岌岌可危,贼眉鼠牙的,一笑起来就透着不正经。

之前他们合作拍摄《大撒把》的时候,冯裤子只是个编剧没有话语权,现在做导演了,他实在是想象不出来,哪家的姑娘能逮着葛尤爱得死去活来的。

“你这是在质疑我的眼光?”

易青没跟着冯裤子解释为什么要用葛尤,直接给他怼了回去。

冯裤子一愣,立刻又没词儿了。

质疑易青,算了吧,不光是因为他是老板,更加重要的是,易青的每一次决定,似乎最后全都证明了......

第1123章不见不散

,他是对的。

“这个故事,单薄了点儿吧,没什么戏剧冲突啊,来来回回,就是他们俩人聚聚散散的。”

演员没有了话语权,冯裤子又开始拿着故事说事儿。

“一部电影,也就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你打算说多少故事啊!?”

一部优秀的电影确实需要丰富的内容来支撑,但是如果要非说《不见不散》的故事单薄,那就有点儿扯淡了。

在爱情之外,反应出国热潮背后的移民生存现状,这个主题难道还不够深刻的?

而且,还不光是反应出国热潮,在故事里,男女主人公刘元和李清本身就代表着两种移民价值观。

这一点,在故事里也有所体现,比如,在一次谈话中,李清对刘元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质疑,认为自己从没有丧失过好日子的梦相,来美国后,一年一个大变样,而刘元却没有任何追求,来美国十年也没有任何的变化。

事实上,每一个移民,最初都与李清一样,有理想有追求,但是,有些像李清那样一步步地实现了,有的像刘元那样沉寂下来,当初的梦想在现实面前日渐消淡。

最终,故事用一种最为传统的祖国情结,令爱情在飞往中国的航班上开花结果。

从刘元和李清选择回国来看,身在异国打拼的游子,不论思想如何洗礼、价值如何转换,都将回到“母亲”的怀抱。

这也算是人们的普世价值观。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从演员到故事本身,易青轮番把冯裤子给捶了一边,彻底打消了他负隅顽抗的小心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