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没有教育行业(2/3)

社会学家听到这个之后,条件反射地一口否决道:

“这样效率太低了。想想我们的教育,都是十几年的周期。这手机涉及的知识领域,太过系统,太过专业,太过广泛,不是一个人‘今天找人来教教’,‘明天找人来教教’,就能制造出来的啊。”

“我只是拿手机来当个例子,说明知识与技能,是可以通过接任务的同时,就学习到、获取到的。”

向导接着道:

“换言之,你要接那个任务,你得先掌握那个任务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去学习。所以,我们这里是没有教育行业的。哦,准确地讲,有教育行业,但不是你们那种在学校集中教学的方式。我们这里,是按需教学,即——你有需要学习,才来教你!而且跟你们那里有个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你们那里是不管你愿不愿学,都得强行来教你。而我们这里不同,教你,还是你主动提出要学,才跑来教你的。”

社会学家听到这里,一时震撼住。

很明显,他们这种教学方式,完全是以人为本,围绕着“人之需”而展开,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但也有弊端,社会学家指出道:

“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发布教学任务出去,让懂的人来教你。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因为他要接高端的任务,比如接‘造手机’的任务,所以有这个动力驱动他去学习。但这样一来,品德方面,为人处事方面,做人方面,就没人教了啊!”

经济学家听了,想了想,马上也附和道:

“对呀,就没人要去学习品德,和修习品行了。因为不可能会有这些任务出现啊,没这些任务市场啊。”

向导回答道:

“这些品德啊,还有修习品行啊,根本就不需要人来教啊!因为劳动系统里的任务,都是建立在诚信、善良和为别人着想的基础上的啊!你接那些任务,得到的贡献值,就已经告诉你怎么来做人了啊!”

考察团五个成员,一听,不由得拍头大叫一声:

“中!中啊!”

社会学家称赞道:

“太对了。品行不端的人,接到任务,要是使坏心眼的话,就会被系统处罚,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啊!”

经济学家也道:

“也就是说,劳动系统已经告诉人们,这生存之道,也是建立在做人的准则上的。不会做人的人,连劳动任务都接不到的。”

社会学家对这两套系统,越发欣赏了起来。

虽然还了解得不多,可是已经发现像个宝藏一样,越发充满了魅力。

不过,他到底还是这方面的专家,仔细想了想,仍有不少诟病需要指出来:

“但要是按照这套劳动系统来看,长此以往,民众就会趋向于平庸化。很明显的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决定了:劳动系统派发的任务,倾向于个体劳动力,这样一来,生产力有限啊!个人能力用不到高、精、尖的知识,也做不来高端的科技产品。于是乎,大家都只能接一些简单制作的手工活。至于那些高端任务,就没人问津了,更不会有人会花大精力、大时间去学习高、精、尖的知识和技能。”

几个同行成员,一听,觉得的确如此。

这套劳动系统,只能适用低端的手工活,和并不复杂的制造业,更多是适用于服务业。

一个国家的市场,是很丰富多样的,但要是光靠这套劳动系统,来解决劳动力,靠它来创造经济,支撑所有行业,显然是行不通的。

只会越走越死!

因为这套系统的短板就在那里:只偏向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就是一大乏力的空缺。

“那是你们还没深入去了解,我们这套劳动系统。”

向导有点不悦地道:

“像我刚才举例的手机任务,如果单凭个人的话,是接不下这个任务的。制造手机,属于流程制造业,非个人制造能胜任。在我们这里,手机任务只有国家才会接。”

“国家也会参与任务的接领?”

这点倒是出乎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意料之外。

在此之前,他们无不认为月国,实施的一定是计划经济类型——虽然表面上看,这套劳动系统完全基于市场来运作,可是规则完全是国家在掌控。

但现在,月国这么一个国家,也会作为一个自然人,参与任务的接领,那性质就趋于市场经济类型了。

“是呀,凡是民众接不了的任务,都由国家来承接。”

向导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