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不要让我打脸(2/2)

“能剖开变异蜥蜴的鳞甲,钻进蜥蜴体内掏空里面的器官组织,连骨头都啃得不掉一点渣粒,它们非但有尖锐的爪子,还有异常的腐蚀消化能力。嗅嗅这恶臭,仔细品味一下……”

藤原不娶说到这里,还松开了掩住鼻子的手,深吸了几口臭气,继续分析道:

“这不是一般的腐肉气味,里面带着一丝尖锐、刺鼻的辛酸气味,就跟化学气味一样,是很浓烈的硫酸成分……”

……好吧,你俩特么不是正常人!

看着唐起和藤原不娶,如此蹲在地下聊得入丝入扣,已经被恶臭熏得快要晕倒的安保员和翻译助手,相顾愕然:

“你们聊,我们出去等你们!”

说完,两人率先跑向前院。

……

2号观察园。

巴赫知道“隐性基因”问题,却没有追究拉希德的责任,让拉希德揣摩到了这背后的原因,是关于一种表演艺术,于是笑了笑,建议道:

“既然唐先生和藤原先生要去1号观察园找数据,我们也不能在这里干等着他们。我建议我们几个先回市区,唐先生他们回来后,就让这里的工作人员转告他们一声,叫他们赶去酒店就行了。”

韦卡龙、扎克、干石挎着他们的行李包,走上前来,附和赞同拉希德的建议。

巴赫抽了一口烟,同意了这个建议:

“一会来接你们的车队到来后,我就留下一辆等候唐先生他们吧。”

一个小时后,接送的车队来了。

除了接送的车队,还来了一支拆卸队伍——宇航局的高层,下了关闭观察园的决定,并且委派了一名专员,成立了后勤组,负责拆卸观察园的设备,把这些设备都回收回去。

接送车按照巴赫的安排,留下了一辆等候唐起他们。

“怎么回事,来了这么多人?”

拉希德拿着行李袋,上了第一辆车,突然看到观察园外面,又来了几辆车。

车子停在了大门外,从车上下来一群人,发出欢呼的喧哗,还掏出手机对着观察园不停地拍照。

“是一些游客。”

相继上车的巴赫,把手上的烟嘴丢掉,告诉拉希德道:

“你们在这观察园里,闭塞视听近三个月,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刚开始是臆测这些蜥蜴变异能恐龙,会毁灭了整个炎国,民众整天拉着条幅上街游行、抗议,要求消灭掉这些变异的蜥蜴。”

巴赫说着,给拉希德塞来一叠报纸,都是这三个月来的新闻报导。几乎每版的头条,均被变异蜥蜴所占据。

“后来你们援助队来了,虽然是代表国际上一流的科研水准,也无济于事。民众的呼声是越来越强烈,甚至为了引发正府的重视,他们还冲进议会打砸里面的台台凳凳。”

巴赫的话,让拉希德宽慰了下来——类似的行为,类似的事件,在拉希德所在的寒冰国,也是常有发生。

拉希德宽慰的是——谢谢这些民众给了炎国的宇航局这么大的压力,宇航局才会为了尽快堵住民众的口,而第一时间采用了拉希德的工作报告。

正是抓住了宇航局这种“重病急寻医”“拿到药方当神丹”的心理,拉希德明知道他的工作报告还有隐患没有解决,也完全不用担心会被问责了。

这工作报告一旦被宇航局采用,那么他的失职将由宇航来扛,并由他们来买单,甚至这个时候拉希德跟他们说:我的工作报告还有隐患,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并需要更长的时间用在印证上。宇航局也会拒绝他,并告诉他:你做得很棒,不需要再进行研究和印证。

“拉希德前辈,唐先生和藤原先生提出的隐性基因问题,这个隐患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巴赫从那叠报纸中,翻找出一张,摊开在拉希德的面前:

头版新闻《观察园园长巴赫与最大“恐龙”和睦相处》,还附上巴赫跟大脑袋的合影。

新闻写着“……根据国际援助团队长期研究,并得到可靠数据验证之后,变异蜥蜴只是在个头上得到了基因突破,生活习性并非改变,依然保持着对人类的敬畏之心,依然喜欢吃小昆虫,偶尔也喝些叶汁。变异蜥蜴不是恐龙,不具备恐龙的坏脾气,不会向人类发动攻击……”

拉希德看了一下刊登日期,竟然比他出的工作报告还要早了一个星期。

明白了,拉希德暗暗点点头:这肯定是巴赫迫于上级的压力,提前把拉希德这个结论公布在报纸上了。

“我这样告诉你吧——”

拉希德安慰巴赫道:

“我们每个人身上,也有隐性基因,比如心脏长在右侧上,有重瞳的可能,甚至双性人。但这些隐性基因不会正常表达出来,正常表达出来的,是我和你这样的普遍类型。”

这就是拉希德故意忽略掉隐性基因的原因——他承认在严谨度上,存在失职,但他不认为这些隐性基因能带来什么隐患,所以没必要投入长期的跟进工作,去检验隐性基因的表达。

而在科研精神上,唐起跟拉希德有着不同的作风。

唐起可是一名基础科学家,自称是科学基石的守护者和坚持者。众所周知,基础科学家有时为了证明某条已知的定律,会耗上一辈子的时间,哪怕最终还是证明了这条定律,它是对的,他也不觉得无功而返——人类科技树就需要这种蚁工,守着严谨和死磕的精神,让这棵汇集了全人类的智慧,和一代又一代的先驱们的心血结晶,不倒退、不停止、不出错地茁壮成长。

现在,唐起意识到了这些变异蜥蜴,已经不是地球生物了,而是火星生物。所以,他认为不能用对待地球生物的科研“经验”,来对待它们的隐性基因问题,这是必须死磕到底的问题。

听到拉希德这么一说,巴赫总算是放下心了:

“看来,是唐先生和藤原先生小题大作了。”

“韦卡龙对唐先生有一个一针见血的评论——空谈之辈。而我对他的印象是:能力不足,只能靠一惊一乍刷刷存在感。”

拉希德道:

“藤原先生是个有才华的科研专家,但很可惜,他不爱跟我们打交道,反而跟唐先生鬼混在一起,才会被唐先生带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