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偶得侦探笔记(3/5)

易文翰开SUV,他特意安排怕碰的酒瓶放在副驾,两个聒噪的人坐在后排。果不其然,一路上,阿姨滔滔不绝,说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把老人放在眼里啦,哪像她们那一辈年轻的时候,碰见了老人有困难,不管是认识不认识,都要帮忙。

吉时也是口若悬河,身为教师的他跟碎嘴阿姨那是棋逢对手,比阿姨技高一筹的是他还专说阿姨爱听的话,说什么阿姨是中华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的代言人,现代环保理念的践行者,以一己之力对抗奢靡浪费不良风气,秉持物尽其用原则,为整个社会节约物资。

阿姨又声讨现代人如何奢靡浪费,还不忘把自家孩子也捎带一起怒斥一番,说孩子不知道从哪里学来一套什么极简主义,丢东西成瘾。这些东西明明都还能用,就算现在不用,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难道到时候再花钱买吗?

别说,阿姨说得还有几分道理,两个听众几乎都要被她给说服了。

吉时又给阿姨科普了什么叫极简主义和断舍离的概念,顺道解释了消费主义陷阱,阐明了他自己的消费观。

二人聊得不亦乐乎。但是易文翰旁观者清,吉时的话阿姨根本听不懂,阿姨话,吉时根本不认同。搞了半天,这两人鸡同鸭讲,反倒是他,被迫听了一路,双倍折磨。

一直到进入到阿姨的家,吉时和易文翰开启了对这位阿姨孩子的同情模式,并且从未如此赞同极简主义,因为他们见识到了真正的囤积癖。

这位阿姨家住尚城有名的高档社区,二环线上,房子一百多平,三居室,市价至少3千万。

刚刚吉时还在想,看这位阿姨的穿着打扮,到处参加宴会收集宴会食品的风格,外加两个碎花布袋,这一定是个家境贫寒、儿女疲于奔命的穷人。

这会儿吉时收回刚刚的猜测,这位阿姨不但不比自己穷,就算房子是租的,她也比自己富有好吗?

可是呢,经济条件好绝对不等同于懂生活,会享受,懂消费,会收纳,懂选择,会丢弃,懂穿衣,会打扮。

阿姨的家好一点的区域可以称为仓库,差一点的就是垃圾场。吉时怀疑这位阿姨自从住在这里就从未扔过东西,各种东西买回来,包装袋快递箱留着,吃完没吃完的药瓶调料瓶放着,各色上世纪流行的旧衣服堆着,超市里发的各种传单在高档家具上铺着,可能是因为多买优惠,各种没开封却有过期嫌疑的生活消耗品屯着。

明明是住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中高档社区,精装修房子,却搞成这副狼狈样,还深以为豪。吉时和易文翰自相识以来第一次达成共识——这阿姨可真是暴殄天物,还有,此地不宜久留!

“孩子,别走啊,坐下喝杯水。阿姨给你们沏茶。”阿姨踢开脚边不明障碍物,径直往厨房去。

想到可能半年没洗过的茶杯,陈年的茶叶罐里不知道有没有小强大强在此安家立业繁衍子孙,两人下意识摇头谢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