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5)

但是,朱平安站在桥边,却是没有一点过桥去的意思。连接秦淮河两岸的石桥,上面有一行不太清楚的打油诗:君子不过桥,过桥不君子。

这句话让朱平安颇有感慨。

这条不宽的秦淮河,左岸宏图大志,右岸雪月风花。

风雨中,朱平安举着伞蓦然转身,就在这一岸寻找客栈栖身。行人往来不绝,酒肆店家也有不少,只是客栈却不多,或许大都被对岸风花雪月场所抢去了生意吧,人家那不仅可以睡还有暖床美娇娘,拿什么竞争。

问了两个客栈,俱是客满,房源似乎比西城还紧张。

在寻找客栈的途中,看到了一座巍峨的夫子庙,和秦淮河对岸的风花雪月场所遥遥对应,到时让觉得有些可笑。

再往前走便看到沿河而建的庞大的建筑群,上书四个字“江南贡院”。

这就是自己即将到来的院试考场了。

明朝院试由中央派遣提学官巡视各府主持院试,提学官于驻在地(一般为省城,亦有例外者,如顺天学政驻通州)考试就近的府、县,其余各府,则依次分期案临考试。南直隶提学官就驻于应天。就这样,提学官提督各府院试,古代交通又不好,若是让提学官各府去跑,时间也不够。正场一场,复试一场。揭晓称“出案”。录取者为生员,送入府、县学宫,称“入学”,受教官的月课与考校。江南贡院一开始是县试地点,在洪武年间变成了院试、乡试、会试的考场,当然朱棣迁都北京顺天后,会试统一都在顺天了,但是南直隶的院试、乡试还都是在应天的这个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在这,怪不得刚刚有不少书生学子过河去。

想必,秦淮河畔也因贡院、夫子庙的存在才繁荣起来的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