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3/5)

朱标点头,觉得韩度说的有理,忽然叹口气道:“可惜后来都衰败了。每个王朝后期,都是贪官污吏横行,昏君频出,天下岂有不衰败之理。父皇深感贪官污吏对天下的危害,因此制定了严刑峻法;更是教导孤要体恤爱明,以及帝王之道,为的就是希望孤成为一个明君。”

韩度润了润喉咙,“殿下自然是位明君。但臣以为,天下衰亡和明君、昏君干系不大。”

难道崇祯不是明君吗?虽然不及老朱贤明,但就崇祯起的比鸡早,睡的比够晚。论勤奋程度,甚至比老朱还要努力。治政手段虽然不及老朱,但也超过历史上的很多守成之君。

但是结果呢,大明还不是亡了。

说实话,一个朝代的灭亡,和明君昏君还真的没有多大的关系。

就算是昏君又如何?以天下之力,足以奉养一人。明朝巅峰时期人口,差不多有一万万人。就算是每人一年给皇帝十文钱,那也足足有一千万两银子。

可是崇祯时期,朝廷一年的岁入才多少?二百万两罢了。

崇祯当时要是每年有一千万两进项,那就没有野猪皮什么事了。别说是入关了,老窝能不能够保住,都要看崇祯的脸色。

朱标听到韩度这种逆反常识的论调,眉头皱起,不解的道:“明君兴国,昏君亡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爱卿何以说,王朝兴衰与帝王是否贤明无关?那你认为与什么有关?”

韩度见朱标好似不服气,也不再遮掩,直截了当说道:“与土地有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