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司马懿平定辽东的方略(3/4)

他们不像汉人有一整套培养士人的理论,轻视壮士游侠,推崇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如此打起仗来自然是要吃亏的。

高顺培养骑兵果然很顺,只是几天便已经训练的有模有样。

再加上乌桓军兵有跟陷阵营作战训练的基础,丁辰觉得,自己手下这支军兵已经有了“乌桓铁骑”的影子……

……

高句丽王高延优果然听从公孙康的号令,亲自带两万军马前来协同作战。

现在的高句丽可不是后世能跟隋炀帝与唐太宗叫板的那个还算庞大的政权。

现在的高句丽比较弱小,听说他们的宗主公孙氏竟然要求他们协同作战,那高延优简直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赶紧动员了麾下所有青壮前来。

有许多青年甚至第一次拿起武器,还没上过战场。

于此同时,公孙渊也集结手中所有军兵,共计四万余人,杀气腾腾的来到辽遂城下,与高延优合兵一处。

另外,有许多河北袁氏门生故吏前来投奔袁尚,有不少携家带口前来,还带了些许部曲。

袁尚便组织了两千人的队伍,加入公孙氏军队之中,也算是出一份力。

六万余军马在辽遂城外会盟。

当然主要是公孙康与高延优的会盟,袁尚那两千人可以忽略不计。

中军大帐内,三十来岁的高延优瞪着单眼皮小眼睛兴奋的道:“大王,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攻城?”

“咳咳,不要乱叫,”公孙康撇了旁边的袁尚一眼。

其实从公孙度开始便关起门来称王,所以夫馀、高句丽、仇台等周边小国皆将辽东视为宗主国,称呼其“国主”为大王。

到公孙康开始,便延续了父亲的仪仗,平常服饰用度皆按照王爵的规制。

可是现在毕竟有袁尚在场,他再这般作为,唯恐惹袁尚耻笑。

“现在说攻城,还为时过早,”公孙康道:“这辽遂城内虽然只有一万军兵,但是其战力不容小觑,如今又固守城池,我等虽有六万之众,若强行攻城,胜算并不大,所以应以围城为主。”

“大……侯难道调我等前来,只是为了围城?”高延优有些气馁的道:“如今凛冬将至,这个时节围城可不是个好时候。”

“你我麾下军兵都在辽东长大,难道还惧怕寒冷不成?”公孙康道:“再说我已派人多制冬衣,所有军兵都有份。

从现在开始,立即用粗木构筑营寨,以防城内军兵出城偷袭。”

公孙康接连两次都在城内这支军马手下吃了大亏,所以丝毫不敢大意。

若在旷野之中决战,他以六敌一,自然有必胜把握,可是真正攻城却是心里没底,所以虽然兵临城下,却选择了围城坚守。

这时候袁尚在旁边冷冷道:“听说拜那谨慎的柳毅将军所赐,这城内粮食存储极多,如今被曹军占领,足够吃上半年之久,难道我等就在这里围半年?”

公孙康不怀好意的看了袁尚一眼,从刚才这句话里就能推断出来,袁尚恐怕派人时刻监视着他。

不管是谁,被人监视都不会太舒服,更何况公孙康还是辽东之主。

“放心,”公孙康道:“就算城内粮草能让军兵能吃半年,城内百姓必然不会存下六个月的粮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