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官渡战机已现(万字章节祝中秋)(3/4)

屋外寒风凛冽,雪花飘飞,屋内却被炭火盆烧的温暖如春。

“安阳、宜春、慎县又派人送来请罪书,今天已经是八份了,”程昱欣喜的拿着三封书信踏了进来,对着丁辰扬了扬。

自从荆州军南下之后,原先豫州反叛郡县的请罪书像雪片一般的飞了过来。

他们纷纷检讨此前是瞎了眼,受了刘表的蛊惑,所以行那大逆不道之事,如今愿意拨乱反正,重新归顺曹氏。

“丁君侯行事真是……真是出人意料,”程昱不好意思的道:“没想仅仅用了两个人,真的便能在刘表后院放起这么一大把火,在下真是佩服之至。

这下丁君侯在丞相面前所立之功,可真是令人羡慕了。

丞相必然会有重赏,大公子知道了也会欣慰万分。”

此前丁辰说能让数万荆州军退兵,他还觉得有些不靠谱儿,没想到转眼之间这目标就达成了。

可想而知,曹操知道背叛的郡县已经重新归附,后方的威胁已经完全消除,该多么高兴。

而这只是丁辰这点人手所为,他都不记得眼前这少年是第几次给人惊喜了。

“这只是幸运而已,”丁辰一边拨弄着炭火盆,一边道。

“君侯就不用自谦了,”程昱笑道:“这么大的事,岂能仅仅靠幸运?”

丁辰叹了口气,说实话,此次能完成此事,还真是有极大的幸运成分。

若不是碰巧张羡是张机的弟弟,而他又用《千金方》引诱了张机,张羡恐怕也不会信任他派去的赵云。

而从赵云写回来的书信看,正巧刘表派去的蒯思仁处事不当,囚禁了张羡,也为他起到了神助攻的作用。

所以赵云才那么容易的逼反了张羡。

程昱随即脸色变得凝重道:“既然刘表军已经南下,这豫南所叛郡县重新归附,也是早晚之事。

君侯是否就准备率军回官渡?”

“又下雪了,官渡之战也该结束了,”丁辰推开窗户的一条缝,看了看屋外的雪花,吸了一口清冷干净的空气,又把窗重新关上。

他临来之时,曹操粮草捉襟见肘,已经有了退军之意。

后来是荀彧郭嘉再加上他丁辰苦劝,曹操才继续燃起了斗志,决定在官渡硬撑下去。

可是缺粮以及运粮困难的囧境并没有缓解,如今他率军南方平叛已经又过了近一个月,想必官渡的情况更恶劣了吧。

幸好魏青等人一直在给他送信,乌巢袁军的粮仓越来越大,恐怕是袁绍把乌巢当成了中转站,前线大军所有粮草全都囤积在那里了。

“是啊,该结束了,”程昱摇了摇头,叹息道。

程昱虽在平舆,但是心里却很清楚此时曹氏还剩多少粮草,已经不足十日之用。

所以他所谓的结束,意思是该放弃官渡了。

他却不明白,丁辰的该结束了,是指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许都离官渡如此之近,官渡守不住,许都也守不住,”程昱哀叹自语道:“若退回到兖州,袁绍大军必然要追来。

到时要面临青州豫州三面夹击,也很难守的住。

不过……我有个大胆的想法。

如今荆南四郡已经归顺朝廷,若丞相率领大军去往荆南,以刘表为屏障,是否可以抵御住袁氏大军?”

丁辰看了一眼程昱,这位真敢想。

不过仔细想来,若曹操在官渡战败,率军逃往荆南,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去处。

只可惜,没有这种假设,他是要助曹氏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

……

官渡,雪花不合时宜的又飘了起来。

这整个冬天,雪化了又下,下了又化,时而结冰,时而解冻,路上泥泞不堪,运粮难度增加了数倍。

平常军士每日供应的粮食在逐渐减少,所以有军兵私下里传言,军队粮草将尽。

而且有人偶尔闻到草药的味道,更有人传言曹丞相病重了。

于是一股令人窒息的气氛在军营中游荡,无论将领们怎么开解,都挥散不去。

其实将领们现在心中也是惴惴不安,唯恐那些传言都是真的。

不止底层将领如此,就连张辽徐晃李典乐进这样的高阶军将亦有此怀疑。

他们这些人是能参加中军帐议事的,可是如今曹操已数日没有召集大家议事了。

曹操的私属房间里里,曹仁曹洪夏侯渊等武将以及荀攸刘晔等谋臣都在。

曹操躺在床榻上,额头上敷着一块湿棉巾闭目养神。

“是不是已经有人传言,曹某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曹操骤然睁开眼睛,把额头上的棉巾取下来,扔到旁边的铜盆里,然后下床到桌案前坐下。

虽说他头痛病发作是事实,但远没有到病入膏肓的程度。

于是将计就计,把他不久于人世的消息散播出去,以期传到袁绍耳朵里,为他撤退做准备。

而在场都是他最亲信之人,自然不用装了。

“的确如此,”刘晔道:“不过也有军兵从酌减的口粮之中判断出,我军粮草将尽,这传言却对我军士气不利。”

“如非酌减,粮草早就吃尽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夏侯渊道:“待明日我抓几个传谣者严惩,或许能堵住这谣言。”

“罢了,”曹操摆了摆手,“这种事越抹越黑,你越是惩处,越显得心虚,任他传去吧。

今日叫诸位前来,是想商议一下,下一步我军该往何处撤退。

诸位都知道,我军粮草捉襟见肘,是该早做打算了。”

无论郭嘉的十胜十败轮还是其他谋士的论断,虽然都断言曹氏必胜,可那些都是虚的,军队需要的粮草才是实打实的。

只有曹操本人以及程昱这粮草筹集之人才明白,曹营已经不满十日余粮。

撤退是在所难免了,曹操总不能等到粮草用尽的那一天才考虑该往哪儿撤,应该提前做准备。

“这还用商量?”夏侯渊道:“自然是往许都撤,到时借助许都高墙深沟防御,防他个一年半载的,待袁绍粮草用尽,必会退去。”

曹操白了这位兄弟一眼,没好气的道:“听他人先说。”

这夏侯渊明明不善谋略,却偏偏总爱第一个发言,所说出的话不免令人好笑。

见夏侯渊迟疑的样子,曹操心软了,那毕竟是他兄弟,不能太不给面子,态度缓和道:“官渡离许都如此之近,而官渡有如此广袤的后方都守不住,退往许都之后,袁氏十数万军队必会尾随追来围城。

整个豫州以南郡县又早已反叛与我,子文虽率军前去平叛,但以两千人马平定叛乱恐非易事。

我等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岂不要被困死在许都?”

夏侯渊点了点头,好像有些听懂了。

“这么看来,只能退回兖州了,”旁边曹仁接口道。

兖州是曹氏起家之地,当时曹操正是在兖州大破百万黄巾军,获得了大量的耕牛与兵源,从此才有了一席之地。

后来曹氏经略中原之后,曹仁一直镇守在兖州。

所以一提到撤退,曹仁第一个就想到了兖州。

曹仁道:“去兖州总比去往徐州或者扬州强吧,徐州百姓对我不善,恐怕巴不得我军战败。

而扬州之地已被袁术敲骨吸髓,百姓困苦不堪,根本无法养活这么多军队。”

“子孝所言倒是有理,”刘晔在旁边点头道:“只不过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那时我方居于兖州无比安全,那是因为我与袁绍乃是盟友,背靠袁氏这棵大树,专心对付南方陶谦袁术即可。

而今形势已经变了,陶谦袁术皆已覆灭,袁绍成了我们最大的敌人。

若我方退出豫州,袁军必定尾随而至。

到时袁军便从东方青州,北方冀州,西方豫州,三方包夹我兖州。

以兖州一州之地,如何抵御这三面的进攻?”

一番话,在场众人全都沉默了。

其实大家都清楚,只要官渡退兵,势必要让袁绍的势力延伸到黄河以南。

届时袁绍以河北四州为大本营,可以尽情的在河南跟曹氏折腾。

从长远看,曹氏是折腾不起的。

“难道……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所了?”曹操苦笑了一下,不由自主的揉了揉太阳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