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善后之事(3/5)

君主集权的统治之下,人治大过法治,君王“口含天宪,令出法随”,操生死之大权。身为人臣,岂能永不犯错?碰上一个桀纣一般暴戾的君王,只要稍有忤逆便予以处决,那种日子岂是人愿意过的?

整日里战战兢兢、唯恐行差踏错朝不保夕,即便登阁拜相、军权在握,又有什么意思?

似李承乾这般心存仁厚,对犯错的臣子小惩大诫,这才是值得大家拥戴的好皇帝……

萧瑀、尉迟恭等人简直就是失心疯,就算扶保晋王登基又如何?封赏功臣之时或许能够遵守诺言准予封建一方,但日后感觉到中枢权力受制于各个封国,未必就不会狠下杀手。

……

李承乾当众表态,瞬间安抚了心情激动极有可能做出极端选择的叛军,右屯卫、太子左卫率派出兵卒开始有条不紊的将叛军分割看管,然后一队一队的押送出武德门,直至城南明德门外右武卫的军营接受监管。

大雨依旧未停,雨水将武德殿前广场上的血迹洗刷干净,污浊的浑水顺着排水渠道流入暗渠、汇入清明渠,最终流淌出宫外。尸体也被迅速收殓、运走,由京兆府官员集中处理。

漫天大雨之中,所有的一切痕迹都被洗刷、冲走,只剩下倾倒的残垣断壁、门阙屋宇在雨水之下哀哀哭泣。

房俊将李治押赴李承乾面前,任由李君羡带着几个禁卫接手押走,而后单膝跪地,恭声道:“启禀陛下,叛军已灭,但危险未除,还请陛下暂时留在武德殿,以防不测。”

他观李承乾的神情明显亢奋、激动,毕竟剿灭叛乱坐稳皇位,如此狂喜倒也是人之常情。只不过此次晋王兵变牵扯太多,朝中各方势力以程咬金为代表,立场不坚、左右摇摆,很难保证此刻就能真正放弃晋王、归心皇帝。

万一有人不甘兵败、铤而走险,猝下杀手,根本防不胜防,务必等到太极宫内的叛军一网打尽,再由李君羡带领“百骑司”精锐仔仔细细的将宫内所有人都过上一遍,确认无人曾与叛军暗中勾结,才能彻底放开禁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