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换粮(4/4)

至少在李自成的潜意识里,南直隶驻军承平日久,即使大军攻入湖广,他多半也能抵挡一阵。

最重要的是他确实没有争雄的想法。

如果说跟张一川站一块,李自成要是不能把张一川稳压一脑袋,那他不服气。

但是跟刘承宗放一块……李自成觉得他俩不应该放一块,差太多了。

陕西风起云涌的边兵、破产农民起兵造反,是天灾人祸之下的大势,他们这些人都是被大势推着走。

但刘承宗的元帅府经过在青海的蛰伏,再以猛虎下山的姿态杀进陕西。

战兵精骑、铳炮战车、粮草辎重,应有尽有,各种经验也极为完善,战场上有军医,占领一府之地就能把粮食快速加工成更轻便的制式军粮。

同十几个成建制、武装完备的帅府正规营兵相比,遍地大小王的农民军成了小打小闹。

从刘承宗发起东征的那一刻起,西北任何一个义军首领,都只有被夹裹进洪流之中的命运,谁也无法与大势抗衡。

他们就是大势本身。

而张一川想的就没这么多了,他本来就想去打凤阳,如今有个机会能进河南,过去了招兵打仗也容易。

用上好的兵粮换取李自成代打,划算。

尽管元帅府的标准兵粮对士兵战斗力影响很大,要油水有油水、要饱腹有饱腹,吃起来又好吃又满足,但他的军队吃一个月这样的兵粮,战斗力也谈不上太大增长。

到了打仗的时候,该是啥还是啥,不论走潼关还是武关,到头来还是要用士兵性命换一条进河南的路。

反倒是李自成的军队战斗力更强,用更好的兵粮供应,能让他们更好的维持战斗力。

而对闯军四营来说,拥有更好的战斗状态,则意味着有兵、有钱、有粮。

还真别说,其实张一川比刘承宗、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更重视、珍惜老兵和战兵。

因为他手上就那么点儿老兵战兵,进河南是一个坎儿,从河南进凤阳府是另一个坎儿。

他就指望着靠手上这些老兵,帮他在河南建立一支能打进凤阳府的军队。

这帮老兵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老兵,可在他眼里,每个人都是将来的百总、把总、千总甚至参将。

那真是少一个人,他都知道少了谁。

李自成就不一样了,跟张一川出了凤翔府,远远听见乾州城的轰隆炮声,便找来蒙古骑兵,让人带他去找一座没被元帅府攻陷的城池。

蒙古骑兵自然把他往渭河南岸带,两万农民军跟着几个蒙古骑兵,浩浩荡荡地渡过渭河,开进盩厔县境内。

他们倒是没攻城,只是将城外未被元帅军打粮的大户转掠一遭,便继续向东进军,当天把祖大乐吓得往汉中跑了,一路冲向商洛道。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一件小事儿。

李自成硬是过了三天,才发现手下少了五百老兵。

高杰和李成栋,以及……他老婆又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