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黄源驿(4/5)

双方隔着黄河对峙,这些不知从何而来的蒙古兵缺少渡河手段,这条河上的两条渡船都在邹凤手里,任凭他们气急败坏,也对渡河束手无策。

他一天天数着对岸的蒙古士兵数量,一开始是四五百,后来最多的时候接近千骑,而后又慢慢变少,但他们开始从山里拽出枯了不知多久的木头,要做船了。

终于在半个月后,对岸的蒙古兵维持在二百余人,邹凤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有两条一大一小两条船,小的能载六个人,大的能载二十人,本着传承于青海水师的战舰设计思路,大渡船被快速改装。

青海元帅府在刘承宗不知情的情况下,增加黄河水师这一编制。

黄河水师全员十九人,包括提督一名、水兵十一人、辎重兵五人、船夫两人。

装备拥有火炮两门、抬枪两架、轻重火枪八杆的重火力战舰一条,小型打捞舰一艘。

崇祯五年四月十八日早,黄河水师于黄河源头南岸完成誓师,随即全员登船起航,沿岸看见游曳的蒙古马队就发起猛烈攻击,袭击敌军造船厂,击毙敌兵九名、战马三匹。

随后载员六人的打捞舰快速靠岸,五名辎重兵提刀登陆,将敌军携带物资与死马尸体打捞上船,并放火烧毁正在建造的舢板三条,得胜回还。

本来还想抢一条已建造完成的小舢板回来作为打捞舰二号,结果刚下水就沉了。

在这之后,提督邹凤越战越勇,每日出战,九战九捷,甚至还捉了两个俘虏,打得敌军黄河沿岸一里地不敢牧马。

邹凤也在战斗中总结出一套适合作战的装备思路,那两门装上船的猞猁孙第二次作战就被卸了。

总共开炮一次,没能击中敌人,倒是震得船上水兵人心惶惶,生怕渡船沉底儿,非常影响士气。

倒是抬枪在船上非常好用,离远了装大铅弹,命中率奇高,离近了装碎铁渣,一铳放出去能糊得十几个人头破血流。

气得对岸蒙古贵族牙根痒痒,又调来二百多人,躲在山脚造船。

不光对岸在造船,邹凤的下一步打算也是造船。

他的老丈人是附近的番部头人,靠着打捞舰抢来的战利品,整个部落都用上了蒙械装备。

但装备可以抢,兵员素质却不太行,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人们很少打仗,征召的丈人军基本上没有参战经验,就算穿上披甲拿上弯刀也像一群草寇。

老丈人愁眉苦脸:“凤儿啊,都不会造船,而且造了船没神器,可不敢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