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哗变(4/5)

狮子营各哨部队在洛河东岸扎营,二人也与洛河东岸寻了处干爽的古老石亭,坐在亭里聊了会天。

刘承宗问道:“你,怎么想明白的?”

“没想明白,只是不能取胜,与你作战毫无意义。”

贺赞其实把狮子营的情况看清楚了,也看明白狮子营能聚拢边军的原因。

就是因为这场大旱。

朝廷亏欠下级边军已经太久,不是狮子营太强,而是他们太弱。

这强弱并非在于士兵的战力与士气,而在于出征部队没有完整的出军部署……朝廷从未把这事当成一场战争。

只当是镇压民乱,目的是杀死贼首。

可是在狮子营的俘虏营中,待了短暂两日的贺赞,已经十分清楚朝廷在陕西面临的不是一场民乱,而是一场战争。

甚至可以说是国与国的战争。

用过去那套,西军惯用对付北虏的东西,行不通了。

朝廷对付北虏是放血,各边墙部队点选精兵强将,深入瀚海,用以牙还牙的杀人来报复北虏寇边劫掠。

辅以长城经济封锁,既不让北方部落得到钱粮铁器,也不让北方部落的小娃长大成人。

但这套东西对方刘承宗没有用处,甚至杀了他都没用。

最正确的办法,是困住延安府,各城闭锁坚壁清野,封锁各处要道,由朝廷六部筹划需要对付贼人、需要动员多少兵力、筹算所耗钱粮,一战将之完全歼灭。

而非像现在这样,挤一点兵力,往陕北填一支部队。

本来边军的士气就因欠饷而低迷,再打个败仗,反倒被俘后从贼兵那得到极大抚慰。

这让贺赞觉得宁夏兵就像一群送财童子。

但这些事贺赞解决不了,甚至贺虎臣也解决不了。

他们父子都死在这,也对事毫无益处,那还不如活着。

“我觉得也没意义,你们要是在宁夏好好守边,也不至于落得今日。”刘承宗叹息道:“活的死的都是军人,何必两败俱伤。”

说罢,他对贺赞道:“你们走吧,造反的不是饿疯了的饥民,就是穷疯了的边军,好好守边,别再来管这边的事了。”

刘承宗很轻易地说出放他们离开,让贺赞有些难以置信。

但随后也想通了,实际上他们是降是跑,对刘承宗的狮子营来说都没实际意义。

反正降了也没人给狮子营干活,但他们投降的过程,对狮子营的士兵很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